七零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26章 去了子玉,来了孔明,老刘卧龙凤雏

第226章 去了子玉,来了孔明,老刘卧龙凤雏(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司马徽叹了口气。

刘备乃敛容叹道:

“……备对此事,深感遗憾。”

“若其在琅琊还有家属,备当遣人前去照拂一二。”

司马徽摇了摇头:

“诸葛一门,已举家搬去荆州了。”

“自诸葛玄病故之后,家中有三子。”

“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

“此三人皆有经纶济世之才,惟诸葛孔明最为杰出。”

“孔明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

“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

“此人乃绝代奇才,将军既已得凤雏,若能再得一卧龙。”

“与李子玉并力携手,何愁天下不定乎!”

刘备闻言大喜,正欲问具体细节。

时孙乾在侧,出声言道:

“水镜先生如此盛赞这卧龙,不知比我徐州李郯侯如何”

……呵呵。

司马徽抚须一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两者同为当世奇才,如何能横向比较”

简雍忍不住出声讥讽道:

“水镜先生此言答得圆滑。”

“我家先生自辅佐主公以来,无所不向,无所不克。”

“倒是那卧龙,我等确实听闻琅琊诸葛氏之名。”

“只是倒未曾听说有诸葛亮这么一号人物。”

刘备向来敬重名士,尤其当听到水镜先生这般称赞诸葛亮时,内心对他已是十分向往欢喜。

见简雍语带轻薄,忙出声劝阻:

“宪和,适才你没听水镜先生说么”

“这位卧龙先生,一直隐于隆中,不曾出仕。”

“其名声自然不为我等所听闻。”

“若非水镜先生,备怕是终身不得结识这位当世奇才。”

刘备一番话同时安抚了两边人的情绪。

刘备又对孙乾说道:

“子玉先生见我之前,不也是隐于山中的高人乎”

“公祐不可因其未展其名,而轻视天下英雄。”

孙乾、简雍对视一眼,旋即齐齐拱手谢罪。

“主公教训的是,吾等知错矣。”

哈哈哈……

司马徽看在眼里,连连抚掌大笑。

“刘将军倒也不必怪罪这两位先生。”

“老夫虽未曾见过李郯侯,但其事迹实在脍炙人口。”

“适才刘将军既然让老夫点评一下李郯侯。”

“那老夫就斗胆为其冠一名。”

司马徽的品评人物,丝毫不逊色于南阳许劭。

听到他要为李翊冠名了,不论是徐州本土官员,亦或外地来宾,都下意识地伸长脖子,侧耳倾听。

“凤雏”,徐州官员那是实打实的见过了。

其虽然年幼,但确实少年英才。

在徐州做功曹时,即便是李郯侯也时常问计于他。

这样的人物,也仅仅是被司马徽冠以南州名士之首的称号。

也不知水镜先生会给李翊冠个什么名号

众人翘首以盼,静静地等待司马徽开口。

司马徽沉吟半晌,在众人的注目之下,缓缓启唇:

“李子玉,青云之士也。”

“自出山入仕以来,辅佐刘将军统领全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如今更是独自领兵,平定北方。”

“此等异才,当得起天下奇才之首名讳。”

话说到这里,众人已下意识屏住呼吸。

尽管对李翊的才智大伙儿都有目共睹,但还是没能想到司马徽会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司马徽的声音继续传来。

“诸葛孔明号卧龙,庞士元号凤雏。”

“依老夫之见,李子玉可号为天枢。”

天枢

包括刘备在内,众人无不一愣。

“……呵呵,天枢者,北斗七星之首也。”

“此为天之枢纽,主掌乾坤运转。”

“愚意明世之智慧。”

“更隐含「执天命、领时代」之宏志。”

执天命、领时代……

刘备心口默念,回想起之前司马徽说天命在自己这边。

如今又说李翊能够执天命、领时代,这不就是说他们君臣携手,必定能够走到至高之位吗

对上了!

竟全都对上了!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此刻竟兴奋地连连搓手。

恨不得马上与李翊相见,将今天的事全部告诉他。

而席间其他宾客、官员却个个面色凝重,都在那里想。

卧龙隐于山林,不得腾转云雨。

凤雏羽翼未丰,不得展翅飞天。

而“天枢”则是直接居于九天之上,统筹全局。

此名号之寓意,以超卧龙、凤雏之才智与格局。

这司马老先生,给出的评价未免毋乃太过也。

只怕此名号一经传播开来,天下士人都会以“天枢”李翊为渠首了。

“……天枢、卧龙、凤雏。”

“公言得其一,便可安天下。”

“如今三大奇才,吾今已得其二矣。”

“何愁天下不定,汉室不兴”

刘备高兴极了,将酒盏里的美酒一饮而尽。

旋即快步走到司马徽身前,朝他拱手一礼:

“敢问水镜先生,这位卧龙先生是否还在南阳”

“倘若是,备纵是不远万里,亦当将他请来徐州。”

司马徽笑着挥了挥手,“不必麻烦了。”

又朝作了一揖:

“亏得将军在徐州实施仁政。”

“如今徐州政清人和,兵马强健。”

“诸葛兄弟,都认为应该搬回琅琊居住。”

“故已举家搬回徐州矣。”

从古至今,国人的乡土情怀都很重。

就像国外人拍世界末日,那他们会去殖民外星球。

而国人拍世界末日,他们会带着地球去流浪。

这就是国人骨子里对家乡的感情。

如果不到迫不得已,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何况诸葛家族,其实此时离家也没过去多少年。

其家族在琅琊本也是个大族,虽然举家搬迁了。

但人脉资源还是有的,即便回来物是人非。

他们依然有信心过得滋润美好。

刘备大喜,连忙问:

“未知卧龙先生,现在何处”

司马徽以手指身旁年轻人道:

“此事,还是劳烦将军问他罢!”

“此乃诸葛一门家事,老夫不好多嘴。”

刘备见此人相貌堂堂,颇为儒雅。

乃整冠见礼,拱手问道: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乃撩衣回礼:

“鄙人琅琊诸葛瑾,见过刘将军。”

嘶……

刘备吃了一惊,懊恼地拍了拍脑袋,跌足叹道:

“诶呀!我糊涂啊,先生进来这么久了。”

“备居然没能认出先生来,实在失礼!”

“还望诸葛先生多多包涵。”

适才因为听到是水镜先生的名讳,使得刘备注意力全在司马徽身上了。

全然不曾想到,跟随司马徽一同来的,竟然就是目前诸葛家的家主。

即便是聪明如诸葛亮,在他面前也只能是个弟弟的诸葛子瑜。

诸葛瑾牵唇一笑,拱手向刘备施礼:

“……刘将军不必自责,方才是在下不让水镜先生引见的。”

“这是为何”刘备诧异问。

诸葛瑾呵呵笑道:

“久闻刘将军礼贤下士,仁义爱民。”

“在下也想看看刘将军是否真如传闻中一般,仁义之名著于四海。”

“如今观来,刘将军果真是当世明主也!”

言讫,诸葛瑾还忍不住竖了根大拇指。

这个位面的他,并没有去赴宴参加孙权举办的“招贤大会”。

因为历史上去参加孙权“招贤大会”的人才,大多都是北方避乱于荆楚江东的。

避乱于荆州的人,只要是有识之士,都认为刘表不能成事。

而彼时的孙仲谋正值意气风发,礼贤下士的状态。

所以大伙儿就纷纷跑去江东,投到他的麾下去。

这其中就包括避乱于荆州的诸葛瑾。

但这个位面却不同,

尽管刘表同样有名无实,孙权同样求贤若渴。

可徐州已经恢复了战前的生产力,政治环境也逐渐趋于稳定。

最重要的是,徐州之主刘玄德,仁义爱民,礼贤下士。

既然有更好的潜在选择,又何必非要选一个紫髯小儿呢

更别提徐州本就是他们的老家了。

早在几年前,诸葛瑾便受到了孙权的邀请,请他去江东做长史。

彼时刘备虽还未像今天这般强大,但也不是孙权能比的。

所以诸葛瑾拒绝了孙权的邀请,选择了继续观望。

接下来,便是震惊世人,影响天下格局变化的官渡之战了。

随着乌巢的大火,仓亭的落水,也宣告着袁氏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争霸舞台了。

只要是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

如今的天下格局,已经从二袁争霸转变为了曹刘争霸。

这下诸葛家不能再观望了。

你不可能等到人家快统一天下时才出仕,必须在人家需要你的时候去做出选择。

至于选择谁,答案也很明显。

就算不考虑刘备是否明主,单看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为。

诸葛家族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死去族人的不尊重。

“备与诸葛先生也不过才一面之缘,先生何以断定备便是明主”

刘备出声问。

“……哈哈。”

诸葛瑾扶额一笑,以手指堂上宾客官员。

“若刘将军并非明主,能得如此多贤才追随否”

“能得天枢、凤雏倾力相助否”

“刘将军不必自谦,吾弟孔明在隆中时,也曾谈及将军。”

“哦孔明先生如何说”

刘备欣喜地问道。

“孔明说,目今能平治天下,匡扶汉室者。”

“唯刘将军一人耳!!”

此言一出,满堂宾客,纷纷出言附和:

“说得好!说得好!”

“这能平治天下,挽江山于既倒,救苍生于水火者。”

“舍刘将军其谁哉!”

大伙儿不远千里万里赶来徐州,那肯定是来面试找工作的。

不管是否出于真心,先把新老板的马屁拍了再说。

“善!善!善!”

刘备兴奋地握紧拳头,他与这孔明先生简直是双向奔赴啊!

“未知令弟现在何处”刘备连忙问,“可否请他宴上一叙”

诸葛瑾摇了摇头,苦笑道:

“吾弟虽与吾一并归家返乡,但尚在驿馆午睡。”

“说是对宾客筵席,不感兴趣。”

“遂不肯与吾一道前来,还望刘将军恕罪。”

不妨事,不妨事。

刘备连连安抚诸葛瑾,奇才性子总是怪异的。

有李翊珠玉在前,刘备完全清楚该如何与这些异才相处。

“云长!”

刘备将关羽唤来,“贤弟可代吾招待宾客,备亲自去驿馆请孔明先生去。”

关羽一惊,忙道:

“如今宾客尚在,兄长再是求贤若渴,又何必急于一时”

张飞也出席过来劝刘备道:

“弟兄们喝酒喝得好好的,主人家走了,酒肉也无滋味了。”

“况且兄长难道没听这位诸葛先生说么。”

“诸葛孔明现在午睡,兄长此时前去,岂非惊扰人家”

刘备却道:

“吾只在馆外等候,待先生醒后。”

“便能第一时间得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