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铁柱回家(四)(2 / 2)
沈佳怡听后,沉思片刻说道:“我目前正往东南亚销售这种柳编工艺品,销路还算不错,但要求也不少。既然咱们是朋友,那都好商量。只要你们的手艺过关,产品上色这些工艺,就由我们公司负责。”
铁柱一听,顿时喜上眉梢:“那可太好了!我们那儿家家户户都有人精通柳编手艺,只要您能提供样品,不管什么样式,我们都能编出来。”
沈佳怡同样十分欣喜,韩国那边正急需大量柳编产品,她正发愁找不到稳定货源。况且,她一直想去铁柱家乡,看看王铁头父母和妹妹的墓地,在她心里,早已将自己视作王家的媳妇,想尽一份孝心。当下便决定,带着公司负责贸易工艺的同事一同去实地考察。
铁柱自然是求之不得。一行人吃过饭后,两辆车浩浩荡荡,朝着铁柱的家乡飞驰而去,扬起一路尘土,也承载着对未来合作的满满期待。
抵达铁柱的家乡后,沈佳怡顾不上一路的舟车劳顿,便轻声对铁柱说:“你能不能单独带我去王家墓园?”铁柱心领神会,默默在前引路。
站在王家的墓前,沈佳怡神情庄重,缓缓摆上鲜花与供品。她闭上双眼,在心中虔诚默念:“我早已把自己当作王家的儿媳,希望你们在天上保佑王铁头一切平安,身体健康。”念罢,她郑重地俯下身,磕了三个响头,才起身,随着铁柱去休息。
与此同时,工艺师对铁柱家乡的考察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里的村民柳编手艺之精湛,大大超出了工艺师的预期。工艺师只是随意展示了几张柳编样品的图片,村民们自信满满地表示,只需几天就能完成。这让工艺师惊喜不已,不住赞叹。
乡领导听闻铁柱这么快就从深圳引来了合作商,激动万分,立刻赶来热情招待沈佳怡一行人。在交流过程中,双方洽谈十分顺利。沈佳怡愉快地决定与铁柱成立一家合作公司,由铁柱负责组织货源,她负责产品销售。经过商议,铁柱一方占60%的股份,沈佳怡占40%。很快,合作合同顺利签订,沈佳怡当场预付了20%的货款。
乡领导为支持项目,马上将一座荒废的粮库交给铁柱使用。沈佳怡的公司也迅速派遣了技术员和上色技师前来。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柳编厂顺利开业。第一批柳编货物很快投入市场,并且销售一空。当货款拿回来的那一刻,乡亲们兴奋得合不拢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铁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远见,迅速在家乡成为了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他为家乡带来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而柳编厂的机器声,也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柳编厂大获成功后,沈佳怡与铁柱的合作热情愈发高涨。两人一合计,又紧锣密鼓地成立了一家服装厂。沈佳怡轻车熟路,很快从公司抽调专业技师入驻小张庄。这下,周边大量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有了用武之地,纷纷加入服装厂,凭借勤劳的双手开启增收之路。
一时间,小张庄热闹非凡。运货的汽车来来往往,引擎声、装卸声交织成一曲繁忙的交响乐。县领导看到小张庄发展势头如此强劲,当机立断,拨出专款翻修了通往村子的公路,为经济发展铺就坦途。
沈佳怡凭借丰富的人脉与敏锐的市场眼光,经她牵线搭桥,小张庄水库迎来新机遇——开始养殖几种名贵淡水鱼。科学的养殖方法加上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鱼儿茁壮成长,为村子带来又一笔丰厚收入。
在一系列产业带动下,小张庄经济腾飞,村民的钱包迅速鼓起来。铁柱作为这一切的关键推动者,众望所归地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成了带领乡村振兴的标杆人物。
而沈佳怡,不管工作多忙,每次来到小张庄,总会抽出时间前往王氏墓园。她仔细清理杂草,精心摆放鲜花祭品,一举一动都透着对王家的深情,俨然已是王家的一份子。这份坚守和深情,让铁柱打从心底里敬佩,也让村子里的乡亲们对她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