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苏呼米印刷厂(2 / 2)
“对啊!君上不是一直强调要教化万民吗?你这样说他们还能不给你优惠?”
黄天龙和牙人商量完后,黄天龙拿出一千枚开国金币为本金,并付给牙人月薪三十枚开国金币的薪资,由牙人负责向印刷局写申请,而黄天龙则在船头街找相熟的人开始托关系。
印刷局很快给了回复,黄天龙可以以三倍价雇佣三个抄纸工人,一个印刷工,并且以双倍的价格购买一台印刷机和一套铅活字。光这些就花了六百多开国金币,印刷局净赚的百分之四百的利润。而这已经是很便宜了。
这样的暴力显然是非常疯狂的,所以印刷局最近是税部官吏天天光临的新衙门。各种各样的税也是让印刷局的人叫苦不迭。
黄天龙和牙人一起上了船,带着四个工人和一套印刷工具去了苏呼米。
苏呼米现在的商栈总管叫马奔,是乔福安在卡法养的下手之一。后来在平南府做分区总管成绩很好,所以分到了苏呼米来履新。
只可惜在苏呼米这边马奔过得并不如意。苏呼米是阿布哈兹的中心不假,但是这样的地方,有两个铁匠作坊,几个木匠工人和一个卖粮食商人就不错了,怎么开发?一个月的贸易额还不如平南府的三分之一。
黄天龙的到来给了苏呼米一个机会。马奔非常热情的把人安排到了自己的住处,然后亲自给他们选定了一处敞亮的大房间。
随后的事情就是牙人和马奔自己在忙了。黄天龙则非常安心的在苏呼米一直等到第一批产品出产。
本地区不产生石灰,生石灰则是唯一的进口产品。对马奔来说,从平南府联系人进一批生石灰问题不大,而工人就更好找了。
当马奔提到这里是印刷厂,要造珍贵的书籍的时候,一大堆的阿布哈兹人,包括贵族都涌了过来渴望进入厂子。
成功招聘了三十个工人后,厂子正式运行。
黄天龙选定的第一本印刷书籍是诗经。工人们对着模板书挑选字,然后一一排入模板,然后印上油墨,印刷。
这样的进程很快,一天就有几百本诗经出厂。可惜还没运到码头就被本地贵族抢购一空。虽然他们看不懂,但是拿出去也倍有面子啊。
而且这些贵族很快从临海府请来了一个教书先生教他们识字。
一个月后,苏呼米出产的诗经、尚书、论语等居然在国内打开了一席市场!在连通港和赤京都有售卖!
而终于,苏呼米模式引起了政事堂的重视。
“这种操作可以的。马上给君士坦丁堡、伯罗奔尼撒半岛发去人手工具!尤其是君士坦丁堡,我们的目标是人手数本汉家典籍!全城都讲汉语!”秦长安喊出了人手汉家典籍的口号。
而这个口号在爱琴海终于引发了一场规模不是很大,波及范围却广但而且影响深远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