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小钱钱(1 / 1)
本章副标题:帝都半套四合院换纽约一个phd.
袁燕倏这么投之以桃,欧文-亚当斯教授马上报之以李,他转头向着同事问道:“尤里安,你是什么观点?”
钱德勒教授回道:“欧文,我这里没问题。不过跳级申报博士需要三名教授联名,如今还差了一位。”
亚当斯教授一挥手中烟斗,难得豪气地说道:“我相信袁的论文只要写出来,斯特恩学院不会找不到愿意和我们联名的人……”
自己指导的学生中出一位博士不稀奇,但是能写出这种理论经济学大作的博士,含金量自然大大的不同。以后还有谁敢说自己只能去当银行柜台经理?
钱德勒教授点头道:“你说得对。那么……”
他转向了袁燕倏道:“你必须在明年三月份之前完成这篇论文。而且……还得交钱。”
果然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都要谈钱啊。
袁燕倏皱着眉头道:“可是我已经交了学费了啊,难道其中不包含论文答辩的费用吗?”
两位教授闻言一愣,这个中国人重点搞错了吧。相比六个月之内完成一篇至少三四百页的博士论文,对一位“绅士”来说,交点钱算个什么事啊?
不过绰号“老好人亚当斯(当然因为他的同事们没有去过女支院,或者去的时候没碰上他。)”脾气不错,耐心地开口解释道:“袁先生,你交的是硕士学位的学费,而现在你申请的是phd。这当然不一样咯。”
如果有的人交了两年硕士学费,可是等到写论文的时候却提出申请博士,万一这家伙还真的通过了,这不是等于花了硕士的学费当了博士吗?
堂堂nyu是私立大学,又不是开工人夜校。所以必须交钱……那就交吧。
亚当斯教授站起身来从书架上拿出一份档案,翻了一下,然后说道:“两年phd的学杂费(tuitiongeneral-fee),不含宿舍和书本费(roomtextbook),一共八百美金。(笔者注,:此处参考1920年哥伦比亚大学学费,不过各位也不必太过较真。)”
化现象出现的准确时间。但是在其后的几百年间,它仅仅是一些人们的个人行为,也是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的纯粹在私人场合进行的活动,一直要到本世纪下半叶才逐渐地成为一种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社会和文化的现象,最后成为了真正的亚文化。”
“而宿主你推动了这个历史进程,而且完全地无伤历史主线的发展,所以……请继续努力吧!”
这要怎么努力啊?!难不成下次抄袭《洛丽塔》……袁燕倏背后一寒,这可是三年起步的啊。
这个时候,袁燕倏已经觉悟了,自己先要把这本《socialism》写出来再说,到时候就能从经济学的学术圈里面搞点b币,然后么……要不抄抄《断背山》或者《丹麦女孩》?
说干就干,他在回家路上从文具店和杂货店买了打字机色带、标准稿纸、食物、咖啡还有香/烟。没办法,袁大师没有后面两样东西支撑精神还真盯不住。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