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 > 三百三十四。讨论。

三百三十四。讨论。(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儒晋听完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后,想了想,这个思路是对头的,只不过这个设计出来的东西,有点中庸,为了追求各项的平衡,而造成这个有点尴尬的局面。

这款小型潜艇完全可以只搭载两枚鱼雷,向这种小型潜艇真的在实战中运用,能够发动攻击的机会极为有限,属于一击不中,立刻远循千里的角色,不能在战场上立足。

如果被发现,想要完好无损的躲开敌人可能性不大,再加上潜艇自身的缺陷,不是全身而退,就是全军覆没,很少有第三种情况发生。

所以想要在战斗发动第二次攻击不大现实,设计者的想法有点过于理想化了,却忽略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鱼雷,可以去掉两枚,两枚鱼雷重量也不轻,一吨多了。

对于一艘小型潜艇,能够多出一吨多的载重,这个里面就有不少的文章可做。另外,艇上的人数可以再精简一些,最好将人数控制在十个人左右。这样还可以腾出不少的空间。

向这种小型潜艇,空间是极为有限的,寸土寸金是一点都不为过,在设计时,每一寸空间的利用都是经过仔细考虑和反复验证的。

这款小型潜艇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自持力太差,每隔4个小时就要上浮补充空气,对潜艇来说,每一次上浮都是一次致命的危机,完全是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

这个方面可以改善,大文帝国还没有对潜艇上的供氧实施有过系统的研究,只能依靠通气管和氧气瓶为潜艇供氧,但缺点也很明显,通气管供氧,就需要潜艇频繁的上浮,增加被发现的几率。

氧气瓶供氧,第一,携带量有限,再者,氧气瓶是高压容器,碰到剧烈碰撞,容易发生危险,在一个狭小的、密闭的空间里,任何一点危险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危机。

前世,地球上的潜艇供氧方式多样,如液氧、氧烛、氧化药板、碱性电解液电解供氧等,李儒晋仔细的想了想,决定把氧烛供氧技术复制过来,至于别的方式,大文帝国的技术还达不到。

像液氧技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温度的控制,液氧需要保持在-1帝国的潜艇就可以化蛟成龙了。他们是搞研发工作的,自然清楚,潜艇的自持力对潜艇意味着什么。

在没有见到实物之前,他们对氧烛这玩意抱有怀疑态度。

李儒晋也很清楚,在现在的科技水平下,氧烛完全是一种逆天的东西,它不仅适用于小型潜艇,这么说吧,只要是潜艇,都有氧烛的用武之地,无论大小。

对军方研发人员的怀疑态度,李儒晋完全能够理解,等把氧烛制造出来,验证以后,才能让这些研发人员不再怀疑,到那时,估计能让这些研发人员大吃一惊吧。

氧烛的事先放在一边,李儒晋和军方的研发人员就小型潜艇的设计问题集体讨论起来,这个时候,双方的态度都严肃起来了,这是一款武器的设计。任凭李儒晋在前面说的再有道理,想的再全面,这个时候都需要严肃对待。

任何一名成功的科学技术人员都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建立基础就是对自己拥有强大的自信心。

所以这场讨论注定是火花四起,激情碰撞,谁都不会那么容易的被说服。最后,李儒晋还是凭借自己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对战争的了解,在讨论中占据了优势,但并没有说服对方,只是让对方认同了李儒晋的想法和理论。

但军方的研发人员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论,依然在坚持着自己的理论,这是一种极好的现象,只有在辩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汲取对方的知识,达到共同进步。

一场辩论下来,李儒晋是口干舌燥,军方的研发人员也是气喘吁吁,双方相视一笑,都有一种英雄见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觉。

军方的一名研发人员伸出大手,李儒晋没有犹豫,也伸出了自己的手,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在研发项目上,双方是彼此竞争的对手。

但在私下,却是彼此认同的英雄。更是在大文帝**事科研战线上的战友,他们必将为大文帝国的军事科技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一项又一项的研发成果来证明自己。8)

</br>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