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与反抗军的交易 1(1 / 2)
车队缓缓在木质寨门前停下,领头的一辆皮卡车上,下来一名身形魁梧的络腮胡中年大汉。
他身着一件亚麻色短袖,那紧实的肌肉将短袖撑得鼓鼓囊囊,仿佛随时都会撑破布料。
大汉身高足有1.85米,气场强大,此人正是反抗军的一名少校——史蒂夫。
哨塔上的守卫一眼便认出了史蒂夫,立刻神情庄重地敬了个礼,随后迅速操作机关。
伴随着一阵机械铰链转动的“嘎吱”声,沉重的据点大门缓缓打开,一条宽敞的道路展现在众人眼前。
这条路犹如一条灰色的丝带,径直向据点深处延伸而去,直至山崖底下。
道路两侧,林立着一座座简易的木质房屋,大多为两层左右。有些房屋的屋顶覆盖着防水布,想必是因为屋顶漏水,只能以此暂作修补。
让人意外的是,这里的街道十分干净,全然不像李文浩之前所见过的一些据点大街,充斥着脏乱差的现象。
此时已临近中午时分,并不算温暖的阳光洒在据点的少许角落。
不少居民已经开始忙碌地准备午饭,袅袅炊烟从各家各户的屋顶缓缓升起,给这个略显简陋的据点增添了几分温馨的生活气息。
在这个反抗军据点生活的,大多是反抗军成员及其家属。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刚刚加入的平民,他们正处于考察期,被安置在据点的平民区。
李文浩注意到,不少反抗军家人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打着补丁,生活条件显然并不优渥。
不过他们的眼睛里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在这片充满艰辛的废土世界里,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
此次外出执行任务,反抗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近70名成员英勇牺牲,其中一半成员都有着自己的家庭。
他们在各自的家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或是家庭的顶梁柱,或是一位孝顺的儿子,或是一位负责的丈夫,又或是一位慈爱的父亲。
当一些反抗军亲属在归来的队伍中,没有看到自己孩子、丈夫熟悉的身影时,悲伤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不少人忍不住悲伤地捂住嘴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尽管他们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已经不止一次经历过这样的生离死别,但每一次面对亲人的离去,那份悲痛依然刻骨铭心。
卢锡安目睹这一幕,心中满是无奈与沉重,只能深深地叹息。
他深知革命的道路注定充满坎坷与牺牲,死亡在这样的环境下几乎难以避免。
而他所能做的便是尽可能保障牺牲反抗军家属的生活待遇,绝不能让他们因生活的困苦而寒心,进而影响到其他反抗军的士气。
否则不用等到政府军的压迫和封锁,反抗军便可能从内部自行瓦解,多年来为了自由与生存所付出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李文浩随着大部队缓缓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位于山崖之下的反抗军核心区域。
这里集反抗军的军营、医院区以及仓库区于一体,防守极为严密,处处透露着一股肃然的气息。
映入眼帘的建筑,布局颇为独特。一部分建于山崖之外,而另一部分建筑的主体则巧妙地建在挖空的山崖内部。
山崖内的空间十分宽敞,还加装了简易的空气循环系统,以保证内部空气的流通。
建筑内部地形错综复杂,宛如一座迷宫,无疑是反抗军在危机时刻最后的坚固堡垒。
反抗军纷纷从车上下来,迅速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一部分人开始有条不紊地搬运战利品,那些从战场上缴获的物资,对于资源匮乏的他们来说,每一件都无比珍贵。
另一部分人则小心翼翼地将受伤的同伴送往医院,让他们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与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