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龙虎山上(2 / 2)
而圣人的这番话,先生孔长秋却自认做不到。
这时,又有人走入金光大殿。
孔清青与许老夫子齐齐回头看去,古道却没有回头,有的只是无奈。
来人是一位赤足行走的老和尚,身穿一件火红袈裟,眼神温和,看向三人,呼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位同样身穿火红袈裟的年轻僧人,只是这位僧人蓄着杂乱的长发,面容阴沉冷淡,怎么看也不像一位僧人。
孔清青双手合十,鞠了一躬,恭声道:“见过无忧大师。”
没办法,谁让这里面就数她的年纪最小呢。
烟州古灯烛寺的住持,有“活佛”之称的无忧大师,具体境界不知,传闻是十万法境,但合道了什么就谁也不知道了。
还有传闻说,这位无忧大师,不是中原人,而是西域人,一人徒步万里之遥,来到中原进行传教。
中原自古以来都不怎么重视过佛教,一直都是独尊儒术或崇仰道法,这也导致佛教传教之难,直至无忧大师建立古灯烛寺,弘扬佛法,这才让中原有了一脉佛法传承。
短短不过数百年的时间,就可以与清白书院与龙虎山并列,由此也可见这位无忧大师的佛法高深了。
无忧大师轻轻点头,又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他的目光也停留在孔清青腰间的君子玉上,笑道:“老衲有礼,见过院长了。”
孔清青急忙摆手,说道:“我是小辈,大师不必如此。”
无忧大师笑道:“你这姑娘,可比上一代院长孔长秋要谦虚多了。”
许老夫子的目光越过无忧大师,看向他身后的那位年轻僧人,不禁眉头微皱,问道:“大师,您身后的这位是?”
无忧大师“哦”了一声,转身介绍道:“这位是老衲新收的弟子,是一位悟性极佳的佛子,只是还未剃度罢了,还留着俗家姓名,名为狄烬。”
名叫狄烬的年轻僧人面无表情,微微点头,算是勉强见过。
古道见到这位老和尚只有无奈,这位老和尚一贯不按常理行事,收这么个“佛子”当徒弟也算正常。
无忧大师与大天师的目光对上,二人又同时看向那柄君子玉,无奈一笑。
二人都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
天下十大名剑,儒道佛各有名剑上榜,却也只有儒家的君子玉在正统的手上,至于道家与佛家的两柄名剑,却都在别人手上。
天地人,原本是在前朝生老宗宗主李梦阳手上,后传给莫莲,莫莲又成了大玄国师,就等于这柄剑在大玄手上。
一叶菩提,年代久远,无从考证,不知怎么的就到了江南叶家手上,但叶家又是一个江湖世家,等于这柄剑流落江湖了。
“阿弥陀佛。”无忧大师又念了一声佛号,便带着弟子狄烬,在大殿中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诵起了佛经,静静等着会议召开。
孔清青也找位置坐下,想着师兄会不会也来这里,想着想着嘴角便不由露出笑意。
许老夫子抚额,猜到这丫头又在想什么了,无奈一笑,站在了她的身边。
古道则一人走出金光大殿,站在道名峰之边,朝下俯看龙虎山的丹崖绝壁,山巅之风将他的紫袍吹的猎猎作响。
古道伸手一挥,一柄银色长剑掠过长空,飞入手中,无声无息。
佩剑——道名,以峰为名。
古道拔剑出鞘,手指轻拂剑身,剑身之上,五雷横流。
他的眉心处裂开一道纹路,如开天目,目中一片苍茫,苍茫之中,五雷攒动。
古道收剑入鞘,自言自语:“大玄皇帝张衍,十万法境,合道雷霆。”
“呵,有点儿意思,不知与我天师府的雷法,孰强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