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天生的殖民圣地(1 / 2)
因为你的问题,是你已经有了动机的最好证明,所以,你的问题,其实就是你的答案。
朱辰的回答让朱元璋几人都是一怔。
这个回答听着有些绕,甚至有些玄乎,但仔细一想,好像还真就是那么一回事。
就好比,你问可以做某件事情吗?其实你在问的时候就已经很想去做了。
朱元璋几人都是露出恍然的神色。
朱先生的讲解不仅循循善诱而且还巧妙有趣。
而一旁的徐达却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想这些,因为他的心里早已经被惊涛骇浪所充斥。
帝师?
眼前的年轻人果真是帝师!
殖民他虽然暂时还没有彻底搞懂是什么,但是他知道,皇上这是在向这个叫朱辰的年轻人请教,而且看得出来,皇上对朱辰很信任。
看来大明的变化,都跟这个朱辰有关。
徐达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许多东西,大明这几年来的变化,可以说比历史上几百年的变化都还要大,从思想到政策到制度再到各种各样的物品物件,许多东西都超出了他的认知,而这些东西显然不是来自于皇上,而是来自于皇上背后的这个年轻人。
而他的这些东西,无论听起来多离谱,比如之前的松江特区,平炉炼钢,还是前不久的银行等等,皇上不仅信了,还真的去推行了,并且已经实实在在的改变了大明。
如此之人,不是帝师又是什么?
自古以来,帝师一般出现在托孤或者幼帝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皇帝弱小,必须要有个德高望重的重臣扶持。
但从未听闻,开国皇帝也有帝师的。
但是现在,不仅有,而且还是一个比皇帝还要年轻许多的年轻人。
朱辰究竟是什么来头?
皇上是如何找到他的?他这般年纪又是从何而得让皇上都为之折服的才学?
徐达暗中看向朱辰的目光都不自觉的变了。
朱辰当然不知道徐达的心理活动这么丰富,继续就着前面的话题说下去。
“殖民的动机是有了,那么这个动机究竟是什么?具体的说,其实是经济动机与资源需求。”
“松江特区已经开始往资本社会发展,而资本社会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资本,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是资金,松江特区发展初期,朝廷投入了不少资金,而且当时还搞了一个股份制去融合民间的资金,这才勉强铺开局面,而现在,松江特区若是想要进一步发展,这些资金其实还远远不够,比如现在制造的每一台蒸汽纺织机都价值不菲,而松江特区还需要大量的这样的机器,这意味着纺织业的机械化改造还需要大量资金,还有如果你想要铺设铁轨,造一辆火车,那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出海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其次是劳动力,还记得我以前说的吗?资本的利润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对于劳动力的压榨与剥削,所以,对于资本而言,当然是劳动力越多越好,而且相较于压榨本国的劳动力,是不是压榨他国的劳动力更优?”
“最后是市场,机器大规模生产导致商品激增,本地市场迅速饱和,必须寻找新买家,否则松江特区有可能很快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商品积压等问题,而殖民地既是原料产地,又是商品销售市场。”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头。
别的不说,就说朱辰提到的火车,他在山西视察的时候就提出过这个概念,震惊了当场的所有人,但其实他心里是没有底的。
因为铺设那么长的铁轨和造那么大的火车,需要多少资金才行?
即使作为大明的皇帝,想到这个庞大的资金,心里都有些没有底气,所以他很能理解朱辰所说的这一大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