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 第247章 处政阵约(求月票)

第247章 处政阵约(求月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赵倜接过信笺,拆开后瞧看,是辽国西南路招讨司,招讨使耶律端庆所写。

招讨司是辽国负责管理边疆地区军务的部门,用以震慑外方,防范外敌,维护安全稳定,兼管地方政经。

这个机构类似大宋的经略安抚使司,不过辽国的招讨司所辖地盘要比宋的经略抚路大上许多。

辽国只有三个招讨司,分别是西南路招讨司、西北路招讨司、西路招讨司。

其中西南路招讨司和西京道部分重合,下有丰州天德军、云内州开远军、宁边州镇西军、东胜州武兴军和金肃州河清军等处。

因为两地重合,政经交接,所以西南路招讨司向来与西京道留守司不和。

辽国西京道留守兼大同府尹是西京道最高主官,负责管理西京道的军政事务,留守司下还设有西京兵马都部署司和西南面安抚司等机构。

这样一来很多地方就出现了一处两令的局面,争权夺利,朝令夕改,下方苦了边境百姓。

这个西南路招讨使耶律端庆赵倜认得,他当日出使辽国同耶律洪基秋狩之时,耶律端庆也在场,其人乃是辽国宗室,寿昌帝耶律洪基的族侄。

对于此人赵倜了解不多,只是见其秋狩几日射得了许多猎物,弓马精通,武艺纯熟,篝火旁互饮过一杯酒。

这人后来没有参加文华殿诗会,被派出外面差遣,去年的时候被耶律洪基任为了西南路招讨使。

赵倜扫过来信内容,不由微微一笑,这耶律端庆倒是会找时机,赵煦在的时候不声不响,只陈兵对峙,探得赵煦离开,立刻来信威胁,居然张嘴便索要黑山威福军司土地。

信中措辞十分狂妄嚣张,其不管大宋听与不听,言语跋扈至极,仿佛自说自话,总之就是张嘴便要,好像大宋肯定会给。

赵倜看完,将信与众人传去,众将都看了一遍之后,刘仲武道:“王驾,我看此人可能有病。”

种师中道:“如此狂横之徒,属下也是头次见到。”

高永岁道:“下官从未听过辽有此将,大抵无名之辈,夸谈炫耀,不足为惧。”

赵倜笑了笑:“这人我却是见过一次,似乎……并非这种性子。”

众将闻言急忙询问,赵倜把当日出使辽国的经过说了一遍,章楶道:“王驾的意思是此人故意为之?”

赵倜点头:“我在辽国瞧此人武艺精通,却并不骄躁,没想到还有谋略,趁陛下离开之际,故意狂妄话语,激怒恐吓,惑我军心。”

章楶道:“王驾明鉴,若此人如王驾所讲,那确为有勇有谋了。”

赵倜道:“他不知我来,我回他一封信,看他如何说法。”

说罢,叫人铺纸研墨,蘸饱狼毫,“唰唰唰”写了半页纸,然后打发人送过弥娥川去。

随后开始询问军中情况,此刻黑山威福军司依旧署兵二十万,虽然之前进攻这里有所战耗,赵煦又带走部分,但从旁地补充过来一些,只为防范辽国。

而将领却没有原本那么多,毕竟此番西征很多边境经略安抚使都跟随过来,如今覆灭了西夏,一些主官便回去就防了,而且西夏各处军司也需要人驻守。

这时剩下的除了几个重要抚帅之外,大多都是年轻将领,三大将门的子弟,还有刘仲武、刘法等人。

接下并不停歇,出外巡逻各处,城内看了一番,然后去到城外,走了黄河边,又去远处横列大营与辽兵对峙之地,直至傍晚时分方才归来。

赵倜住于原本的军司都统军府,身边只带了韦寒沉、周侗、王承宗、朱初一四个,余下人等皆留在了兴州。

毕竟此刻西夏虽然覆灭,但各处并不算稳妥,尤其兴州城内,虽然军管,但时不时还有事情发生。

无论多腐朽的王朝,末年覆亡之后,总会有余烬存在未消,在暗中星星点点,意图反复。

王朝灭亡时,没有烂到一定程度,这种反抗可能激烈一点,刺杀袭军种种。

而王朝亡时彻底腐败不堪,那大抵就是渗透居多,美人计文治教化等等掺合进去,潜移默化,试图一点点腐烂新朝的风气。

西夏则是第一种,其时虽然说不上清明,可也没到大厦将倾的地步,所以此刻兴州城内还是颇有几分混乱。

可首先要解决北面辽国问题,所以赵倜只能先行北上,兴州多留人手,维护带来的王府众人安全。

回到军司后简单吃过饭便行休息,第二天照常议事,观看各处送来的政军报告。

他身为西北诸路宣抚置制使,西北诸路兵马都总管,在眼下这个战时状态,是要处理各处军政要务的,尤其是还有陇右大都护的职位,赵煦圣旨又督办一切,便宜行事字样,便是要总揽所有。

这样就算是玉门关、西海、甚至陇右最西节占城和回鹘、喀喇汗、吐蕃交接之处的事宜,多得汇报过来。

每日信报仿如雪片般飞来,赵煦在时还好,毕竟带了朝中不少文武官员可以处理这些。

但他走了,那些官员除了部分任命去西夏各处之外,其余的全随驾返回东京,赵倜过来则是手下一清二白,压根没有班底可以处理这些事务。

他坐在案后看着前方堆积如山的折报,顿觉有些无语,但哪怕再多也还是要看的,不看的话只会越积越多。

众将这时在旁都不敢言语,这些人虽然有的是文官身份,知一州一府,但几乎全为武将根底,转文官是为了能独自统兵更进一步,而州府政事都有手下料理,就是大事上拿拿主意。

此刻看着那些恐有数百封的折报,个个头大如斗,生怕赵倜喊他们一起处置,这些折报内容五花八门,涵盖军教农商方方面面,他们看着就心中发慌。

赵倜目光抬起,扫过众人,轻叹了口气,抄起笔来冲旁边周侗示意,周侗立刻拿起一本打开放到他的前面。

赵倜眼神略略瞧了一遍,就落笔批复,然后推去一旁,接着周侗又递过来第二本。

他几乎不假思索,速度极快,看过便批,片刻之间已经是完成了几十本之数。

前方众将都望得有些傻眼,怎么能这么快?这是想都没想就写了吧,不会是胡乱写的吧?

他们州府做主官的都熟悉批复流程,总要斟酌一二,遇到大事难决的说不定要隔天才给出结果,哪里会眼前所看,简直一挥而就,似是根本没有思考。

赵倜也不瞅他们,就像偶人一般,重复着批复的过程,这些折报上面的内容和问题,对他来讲实在是太简单了。

以他的经验眼光,还有这些年过目不忘博览群书,通古晓今的积累,处理起来轻松无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