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商贸开源(1 / 2)
宇文衍和苏威深谈了一个多时辰。
商业司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
只要打好这张牌。
不但可以将一众世家贵族和朝廷绑在同一架战车上。
也能在他们头上悬一把利剑。
还能为发展传统农业,给百姓减税减赋保驾护航。
最近,他在研读管仲的《管子.治国》。
管仲提出的“以商立国”之道,在后世个别强国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管仲看来:
国家治理的关键就是要顺民心。
百姓厌恶什么?
为政就要避免什么,解决什么!
他提倡商贸,将商贸视为一种手段:
对内用来顺应本国民心,完成国家治理。
对外用来顺应天下民心,完成争霸,统一,开疆拓土。
管仲认为:
其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就会安分守己,害怕犯罪,反之则横行乡里,无视法令。
其二,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对外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威慑力维持均衡。
以商业的手段代替刀兵,不战而使他国屈服。
其三,见予之形,不见夺之!
他认为消费能促进就业,要适当的鼓励消费。
当天灾来临的时候,国家应当进行大规模的修建,雇佣赤贫者,以增加就业。
看看。
什么是国学?
这才是国学!
什么是祖宗智慧?
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
早在几千年前,管仲便系统性地提出了商贸与国家、百姓、敌国的关系。
可惜。
后世子孙了解他这个人,了解他治国理念的人,少之又少。
……
四月。
煤炉灶和蜂窝煤在长安城掀起一阵风潮。
东、西两市,华夏商行设立的商铺,人流络绎不绝。
都是前来查看实物,或是购买的客人。
苏威豪掷一千贯!
买下大周邸报四月这期头版区域,进行广告宣传。
柴米油盐酱醋茶,第一便是柴。
柴作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作用不言而喻。
一日三餐,做饭烧水都离不开柴火。
更为重要的是,冬天取暖之用。
古代衣物保暖性差,寒冬腊月就得倚靠柴火、炭火取暖。
甚至有的朝代,给官员的俸禄,都有部分是以薪柴代替。
这也正是后世将工钱称作薪资、月薪、薪水的原因。
听到朝廷推出了能够代替柴火的煤灶,立马在京城引发轰动。
因为,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在长安城这种大城市的百姓,所用柴火大多需要出钱购买。
一束柴15文钱,也就够用两三天。
单是烧柴,一个月就得将近200文。
华夏商行将煤灶定价一贯,蜂窝煤一文钱一个。
相比烧柴,能省下一半的开支。
作为每天必需的消耗品,这样的燃料还是极具吸引力的。
而且。
商铺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只需收取少量配送费即可。
对于京城不差钱的富贵人家。
这样的模式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
宇文衍也是第一次切实感受到柴火的重要性。
以前没关注这方面,只想着没柴了到山上弄点不就得了。
如今,他算是彻底明白。
若是不加以节制,单是柴火一项,长此以往,就能将山上的树木薅光。
何况。
各种建筑营造,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圆木。
这些圆木没个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根本成不了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