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勉强(2 / 2)
“车裂,诛九族。”
“不,我与皇帝不同。”刘彻说着,轻轻摆了摆手。
随即从阴影中走出两位武士,无声地带走了还在发问的张良。
他没打算依照汉律处罚张良。
主要是张良担任丞相多年,徒弟故交众多遍布天下,如果牵连太广,势必会引起朝局动荡,这会让大汉帝国这艘巨舰更快沉没。
而且先皇在世时未曾立后与太子,按照流传数百上千年的礼法规定,身为长子的他本就应是皇位继承者!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国家最强军队北军的支持凯旋归来,不仅是占据了礼制之高地,还德行满满!
长安城里虽有精兵,但却没有坚固城池,所以只要朝堂众臣还有理性,就不会出现纷争!
……
长安之城。
霍去病亲自率领五千铁骑比刘彻更早到达,在手持虎符重新布置完长安防御之后,于宫中召集以右相李陵为首的众官员。
当霍去病宣读完先皇离世以及张良等人伪造遗诏的信息时,殿堂内立刻爆发了一系列咒骂和哭喊之声。
李陵却没有随众人一般喧嚣,而是抓住霍去病追问:“刘彻公子在哪?”
“丞相莫担忧。”霍去病表情严肃,“公子揭露叛逆阴谋,现正扶棺回都!”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李陵捋了捋胡子感叹,“幸好陛下陵寝已大致建完,否则……”
“怎还能哭泣?此刻是哭灵时分吗?”御史大夫张汤怒喝一声:“当前紧要关头,吾等大臣必须同心同力稳住局势!首要之事即为筹划为先帝举办丧仪!”
“还有,刑部立即派人拘捕张良、王高两家,先软禁起来,待先帝葬礼完毕再追究其责!”
“这就安排……”刑部尚书赵括点点头。
正在这时,霍去病开口:“等等,殿下旨意只需抓捕王高之家属,张良家族交由御史台派人看守。”
“真有这样的命令吗?”赵括疑惑一下:“嗯,我知道该如何行动了。”
商议很快结束。
右相李陵继续留驻长安主持日常事务及先皇葬礼筹备工作。
礼部与其他各部门则各自派出成员前往先皇灵驾等候指令。
于是,十五日后……
通达长安的路上,文武百官及各地赶来的嬴姓宗室身着素服,准备迎接这位一代明君再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归京城。
呜——
低沉的号角吹响,一群持白幡长戟的步兵列队通过。
随后,运载着先帝灵柩的马车伴随着连绵号声和音乐缓缓前行。
……
冗长繁杂的礼节后,先皇灵柩被抬进了尚未彻底完工的墓穴中。
满脸悲恸刘彻哭得昏过去之后,在群臣与宗室们的称赞注视下被几个侍者抬到了临时帐篷。
哎,终于完了,这些仪式也太繁琐了……刘彻悄然睁开眼睛,确认周围没人便悄悄舒了口气。
然而丧礼未结束,若不在今天完成下葬恐怕整个城市都要飘出难闻气味!
接着就是册立太子之典,然后是登基大典,又是复杂到极点的仪式
“贤公子心怀仁德,乃我大秦之大幸啊!”张魁起身鞠躬行礼,随后问道:“不知公子嬴明、郑和几位同僚……”
我的天佑者李康呀!依我过往的想法,肯定是一起处置了他们俩。但今时不同往日,作为大秦合法的接班人,绝不能背负‘杀亲不义’这样的恶劣名声……秦宁略一沉思回应道:
“郑和是罪首,按律当诛,家产充公赏赐此次有功将士!”
至于陈亮?若依法惩处他,北方军势力可能被其家族全盘接收,间接得罪大秦赫赫武勋之家。毕竟当年在平定七国之乱中,陈家立下不世功勋……秦宁稍加思考又补充说道:
“陈亮不服指挥,念在其先辈为我大秦付出卓着贡献,取消封号保留官职,在北部驻防效命,其他将领贬一级留任。”
“而对于嬴明,则保持应得的待遇不变,前往皇陵守护,未经诏书许可不可迈出寝殿!”
“明白,属下这就去办!”张魁再次作揖离开。
没过多久,门外韩飞再次通报,这回来的是左丞相李广和监察御史王威。
两位高官驾到,秦宁赶紧站起整理冠服前去迎接。
三人互相行礼后,李广执意不肯居上座,无奈之下秦宁只好坐回原位询问:“丞相与监察大人何事一同造访?”
二人一时沉默,王威开口说道:“那让我来说吧。”
“臣听闻大秦子民五口之家,每年出役不少两人,能耕之田不过百亩,年收获仅数百石粮食。春不得避风沙,夏不得避炎暑,秋不得避雨水,冬不得避霜寒,一年之间无休无止。”
“这般辛苦劳作所得不满四千五百钱,除去赋税(三分之二)及日常所需,不但没有结余还亏损五百钱。只能借贷或者给人做工勉强度日。”
“百姓困苦已至极点,若是持续修建宏伟宫殿及其陵墓,恐怕……”
不要只说恐怕了,现在项羽已经有所行动,再过不久天下便将大乱……李广所说的这些百亩土地者至少算得上小康之家,可如今竟如此贫苦!秦宁静听不再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