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卫青开幕,刘备辟土,校尉嫖姚,李(1 / 2)
第230章卫青开幕,刘备辟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虏
却说张南、焦触两兄弟商议既定,决定策反幽州诸郡县。
共同举事,南下投奔李翊。
就在幽州众官,依次歃血为盟之时,一人站出来怒叱二将此举有违大义。
众人视之,乃幽州别驾韩珩也。
韩珩者,幽州代郡人也。
此人清粹有雅量,少丧父母,奉养兄姐,故被宗族人称赞。
张南小声谓焦触说道:
“韩珩忠于袁氏,今可杀之,不可助长此风。”
焦触闻言,乃掣剑在手,狞声喝道:
“吾知刘将军乃当世英雄,故欲率领诸弟兄投降,共取富贵。”
“军令在前,若有不遵令者斩!”
韩珩扯开衣襟,坦然赴死。
焦触一愣,仰天叹道:
“夫兴大事,当立大义。”
“事之济否,不待一人。”
“韩珩既有志如此,不若听其自便。”
于是,焦触并未杀死韩珩,只叫人将其逐出。
自己却与张南引本郡三万兵马,大肆自后方抄掠郡县。
前线正在整合兵马的袁尚、袁熙闻得后方出了岔子,又惊又怒。
袁熙没有主见,忙问袁尚道:
“张南、焦触谋反,你我手上兵马不足两万人。”
“这等人手,自保尚且难说,如何夺回冀州”
袁尚亦如遭雷击,心灰意冷。
袁熙见他无话,面色苍白,叹道:
“当初我说趁李冀州招揽之时,便举众投降。”
“哪有今日之祸”
“如今进退两难,为之奈何也!”
不!!
袁尚双目圆睁,大声嘶吼道:
“我等还未输,还有一条路可走!”
袁熙连忙问是哪条路。
袁尚答说:
“今可往东北投乌桓人去。”
“乌桓王蹋顿,与吾父有旧交。”
“今日势穷,唯有借其之力,方能克冀州,报仇雪恨!”
当初,乌桓人趁着汉末大乱时攻入了幽州,占据了其中三郡。
故而称之为三郡乌桓。
彼时乌桓人趁机掠得十多万户汉人,这使得远在东北苦寒之地的幽州乌桓,有很强大的实力。
保守估计,乌桓人治下的汉人、胡人总计超过二十万口,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数量。
同时,蹋顿此人骁勇善战,才略过人。
是乌桓人中杰出的首领,这些年一度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拓展到了渔阳郡。
渔阳毗邻冀州的治所渤海,这也是为什么李翊要把渤海一分为二,用章武郡将之隔开的原因。
“那随我等一同前来的官吏百姓,如何处置”
袁熙又问。
此前袁尚战败之后,有许多冀州的官员百姓是跟着袁尚一起逃亡来到了幽州的。
即便是在幽州,依然有许多幽州官员如适才的韩珩,及本地百姓愿意继续追随袁氏。
而这些人加起来有多少呢
答案是十余万户。
这就是袁氏在河北的恐怖影响力。
即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袁氏气数已尽,可依然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背井离乡,陪着他们去往东北苦寒之地。
“一并带走!”
袁尚将心一狠,决定把这十多万户人口,一并迁徙至辽西去。
他也不是傻子,知道人口有多重要。
这可是足足十余万户人口,有了它,便等于有了一个强大的军事潜力。
再配合乌桓人的帮助,夺回河北完全是有机会的。
商议既定,两兄弟遂弃了幽州,将追随自己的冀、幽二州的官民,共计十余万户,尽数带往辽西。
而此时乌桓人的治所在辽西郡的柳城。
早有人将二袁儿前来投靠的讯息,报给现任乌桓王蹋顿。
蹋顿接到传书之后,即下令道:
“可召诸王前来议事!”
未过多久,统领乌桓部众八百余落的汗鲁王乌延率大兵先至。
随后又是来自辽东属国的峭王苏仆延,其所统部众多达一千余落。
他们都是勇敢强健又懂计谋之人,并非一味的蛮族莽夫。
蹋顿先迎了汗鲁王与峭王,这两位是乌桓诸部中实力最强横的首领。
二王到后,问其缘由,蹋顿如实说了。
二王又道:
“可先唤单于至,再作商议。”
乌延、苏仆延所提到的单于,便是乌桓单于楼班。
乌桓内部的关系听起来就很复杂。
一堆王,还有个单于。
其实主要在于乌桓部落首领众多,大伙儿没有一个明确的大统领,便各自称王。
早在汉灵帝刘宏时期,当时的乌桓首领丘力居,统领五千多户乌桓部。
算是诸部当中,实力比较强盛的一部了。
而这位楼班,便是丘力居的儿子。
至于蹋顿,其实他是丘力居的从子。
只不过彼时楼班年幼,按照游牧的传统,当然便由能力更加强大的蹋顿继承了王位了。
此事在eu4也有记载:
——“孩子岂能继承汗位!”
不过,乌桓人毕竟受汉化影响比较深。
虽然蹋顿继承了王位,但楼班并没有被杀害。
相反,待楼班成年之后。
在峭王苏仆延,汗鲁王乌延等人的拥戴下,反倒立了楼班为乌桓单于。
按理说楼班既然成了单于,他便是乌桓诸部的大首领。
但军政大权,却依然掌握在其从兄蹋顿手中。
总之,乌桓人内部的关系是比较混乱的。
基本上个个都是“有枪有炮”,若换作汉人政权,早就干起来了。
但这几支乌桓部,竟意外的很团结,以此凝聚出了相当强大的力量。
眼下苏仆延与乌延都支持让楼班一起参与到此次迎接袁氏的会议中来。
他们也是希望能够让这位小单于,帮忙制衡一下蹋顿的实力。
蹋顿从其言,即命人将其弟弟请来。
少时,单于楼班至。
蹋顿将适才的话语,再次说一遍给楼班听。
楼班听完,乃道:
“袁氏树恩于乌桓部,今袁氏受难,我等不可见死不救。”
蹋顿喜道:
“此正合吾意也!”
于是又问乌延、苏仆延的意见。
“未知汗鲁王、峭王对此有无意见”
二人对视一眼,旋即回道:
“既然单于与大王皆无意见,我等自然也无意见。”
“可速速迎袁氏进辽西,以免迟则生变。”
商议既定,乌桓人将袁氏兄弟迎入辽西郡。
袁尚、袁熙成功入了三郡乌桓,被蹋顿、楼班待为上宾。
而随着袁氏兄弟一起来的,还有他们从冀州、幽州带来的十余万官民等大量追随者。
如此一来,蹋顿得以指挥的乌桓和汉族人口多达三十余万众。
一时间,威震辽东。
既得了汉族人口,与袁氏兄弟的帮助。
蹋顿便有了向中原内部用兵的打算,却又忌惮中原人的武力,而不敢轻动。
袁尚乃出言谏道:
“吾在河北追随者极多,今若早早用兵,必有大量军民揭竿而起。”
“若是犹豫不决,迁延日久,仇恨便会放下。”
“到那时,大王想进兵都难了。”
言外之意,李翊在河北的宣传攻势也十分迅猛。
袁尚担心过不了两年,河北军民便会倒在李翊的“衣炮弹”之下,从而忘却他们袁氏的旧恩。
听到这番话后,蹋顿乃断绝犹豫,正式决定向中原用兵。
公元203年,正月初五。
蹋顿以帮助袁氏收复失地为由,发兵攻打渔阳郡。
乌桓人对渔阳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里生活着大量的乌桓人。
不过对渔阳郡掌控力最强的,还是刘虞旧部鲜于辅。
早在公孙瓒杀害刘虞之后,鲜于辅便纠集了本郡兵马,与燕国豪强阎柔、袁绍部将麴义、峭王苏仆延,乃至鲜卑人联合。
共计十万兵马,于鲍丘大破公孙瓒,斩敌两万余人。
自那以后,幽州的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纷纷起兵,揭竿而起,脱离了公孙瓒的掌控。
即便到了袁绍统一幽州后,依然赋予了这些郡县高度的“自治权”。
因为幽州太穷苦了,若是把它们给直辖了,袁绍每年得倒贴不少钱进去。
索性干脆让他们自治,只要不捣乱,允许你们在那里爱干嘛干嘛。
所有直到现在,幽州北部诸郡依然是相对独立的状态。
鲜于辅因大破公孙瓒,在渔阳颇有民望。
于是在属下官民推重之下,代行太守之事。
鲜于辅很快收到了蹋顿攻打渔阳的消息,即召众人议事。
“渔阳穷苦,孤地难守,诸公以为该投何处”
或有人谏曰:
“时雄杰并起,世人莫知所从。”
“以吾观之,终能定天下者,必刘备也。”
“今刘备命李翊为冀州牧,代行河北之事。”
“李翊早晚对幽州动兵,宜速归命,必不失封侯之位。”
鲜于辅从其言,即率渔阳本部五千郡兵南下,往渤海去投李翊了。
与此同时,
位于渔阳南部,同样毗邻渤海郡的燕国,也就是广阳郡。
此时的广阳老大正是一同参与过讨伐公孙瓒的阎柔。
他是燕国豪强出身,因杀了乌桓校尉邢举,故取而代之。
现在的他也在考虑何去何从。
目今北方局势大变,幽州乱成了一锅粥。
随着二袁儿的战败,东逃乌桓。
阎柔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也决定率领本郡全部兵马,向南投渤海去。
就在正月二十日这天,
章武太守徐晃,突然之间便在北方见到了大量人马。
少说数万之众。
一面差人探清楚情况,一面又将这则消息迅速汇报给李翊。
李翊亲自赶赴章武迎接。
原来这数万人马,分作三路。
一路是煽动幽州郡县叛乱的张南、焦触。
一路是渔阳豪强,代行太守事的鲜于辅。
一路是广阳豪强,自领乌桓校尉的阎柔。
这三路兵马,合计三万人众。
虽来自不同地域,但目的都只有一个——
“弃暗投明,誓死追随刘将军匡扶汉室!”
当然了,这只是他们喊得口号而已。
内心真实的想法还是升官加爵,使后半生饱享荣华富贵。
李翊乃一一接见。
同时上奏刘备,请他为众人加官进爵。
拜焦触为幽州牧,张南为镇北将军。
命鲜于辅为渔阳太守,拜建忠将军,同时却又令他督幽州六郡军务。
这显然是为了制衡焦触这个幽州牧。
至于阎柔,则封其为护乌桓校尉。
所谓护乌桓校尉,就是专门管理幽燕一带少数民族事务的武官。
它不受幽州刺史管辖,两人各自行使的权力也不尽相同。
通过这一轮封赏,其实也能看出来。
幽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政治环境,使得它连设置的官员都十分复杂。
权力分配也不像其他郡县那边简单粗暴。
像李翊的冀州,
他就是冀州牧,绝对的一把手,总督全州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