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残缺的《古都》中(2 / 2)
弘平冷笑。
“好好的古典物语不写,跑去研究西方技巧了。”
跟西方作品其实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
西方作品重形,偏好一些文学技巧。
比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
——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下午。
这个经典的句式,从三个时间点切入,从未来的角度写现在的情形,回忆遥远的过去。
这个经典的句式至今被很多西方创作者引用,但是东方不会这样。
东方更重意境,偏向于读者的自我感受与留白。
道家有虚室生白,佛家有不立文字。
这两种学说证明了东方人对于意象表达的追求。
“对对对,好好的东方物语不写,跑去研究西方的写作技巧。”
弘平的话好像给了三岛司一点信心,男人继续维持之前的的冷嗤嘴脸,好像对龙川彻获得弗兰克小说奖也不甚在意。
“你刚刚说爱尔兰作家协会邀请龙川彻是怎么回事”
三岛司酸溜溜的嘴脸弘平并不在意,他反而关注了另外一个点。
爱尔兰作家协会邀请龙川彻。
正常来说能够登报出版的作家都会在当地的作家协会注册。
这种注册一式一份,在日本作协这边注册了,几乎不会再到其他国家注册。
报名参奖,活动举办。
作家的身份在很多地方都好用。
“哦,这个啊。”
跟前面那个信息相比,四宫主编反而觉得这个信息能够聊的随意点。
“爱尔兰作家班维尔牵头引进他到爱尔兰作家协会,听说是因为他那篇《爱尔兰文化,于苦痛中诞生的朵》让那位剧作家特别推崇。”
有人在外面活的滋润,甚至墙角都挖到日本作家协会这边来了。
“这不挺好的。”
明智进看了自己好友一眼。
“反正我这个学生在国内也不太受欢迎,换个地方也生活的挺好的。”
有一句话叫南橘北枳。
意思是同样的橘树栽种在南方为甘甜的橘子,栽种在淮北就是苦涩的枳。
明智进听说了这件事乐的清闲,但是弘平和尚看着面前的书本却淡淡的蹙起了眉头。
——
虚静与空寂:道禅之境的殊途同归
——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一幅水墨中,云烟留白处并非虚无,而是以“虚”引“实”,让观者自行填补天地浩渺之气。王维在辋川别业栽竹听雨,笔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正是以空灵之境承载万物生息,恰如庄子所言:“虚则静,静则明。”
——
而侘寂美学的“寂”(さび),则源自禅宗“本来无一物”的彻悟。
千利休将茶室门框压低至三尺,迫使武士卸刀躬身而入,此间破除的不仅是身份之别,更是对“空寂”的肉身隐喻。龙安寺的枯山水以十五块石头布阵,白沙为海,无论从何角度观之,必有一石隐于视野之外——这缺失的一角,恰似禅宗公案中的“不立文字”,以不圆满叩问观者:世间何物堪称永恒
两段注释是龙川彻对于日本侘寂美学的解释,而手上这本本来应该是侘寂之风集大成作的《古都》直接缺了半截。
“又没写完啊”
残缺的《古都》与半年前的《金阁》如出一辙。
让日本文坛波澜了半个世纪的弘平擦了擦古都上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