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班维尔的邀请(2 / 2)
自《都柏林人》后,所有短篇小说都有詹姆斯.乔伊斯的影子。
这是某位著名文学评论家说的。
“《都柏林人》么”
龙川彻摩挲了一下手指,知道班维尔《死者》的创作来源就是《都柏林人》最后的那场雪。
——
雪穿过宇宙轻轻地落下。
——
平等的落在所有生者跟死者的身上。
“都柏林的雪夜,加布里埃尔站在窗前,凝视着漫天飞舞的雪。”
龙川彻把玩着领口的扣子,不知道这是不是班维尔的考验。
一场关于他是否能代替他拿下那个提名的考验。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东方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结尾。”
“潘金莲听着武松踏着“碎琼乱玉”而来,思索着自己的命运。这是武松杀嫂的结局。”
雪在文学书籍中总有种别样意味。
《红楼梦》中的白茫茫的大地,《金瓶梅》中的碎琼乱玉。
龙川彻用东方文学作品解析《都柏林人》中的那场雪。
“你会发现《都柏林人》这段结尾放在其他名著中都毫无违和感。”
都柏林人的结尾是什么。
抛开文字化的表达,它是指‘雪’会平等的落在每个人身上。
这种平等消弥了界限的宇宙性凝视,将个体生命的渺小置于永恒循环的时空维度中。
“雪不仅仅下在了整个爱尔兰中部平原,还下到了清河县,下到了大观园,雪不仅仅是平等的体现,还有爱尔兰所需要的某种平等的连通性.”
龙川彻对《都柏林人》有自己的见解,或者说读书多的人对《都柏林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班维尔认为那场雪是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镜像,而龙川彻认为那场雪是禅意的体现。
“假作真时真亦假,是超过一种二元对立的智慧。”
龙川彻说完,发现班维尔有些呆愣。
他沉默了会然后说,“这就是我佩服你的地方。”
龙川彻的文学特性在什么地方。
在于他可以抛开传统的定论,从自己的视角以及眼光去解析已有的文学作品。
从《都柏林人》到《尤利西斯》。
班维尔跟面前的年轻人聊的不算少。
“来爱尔兰吧,龙川。”
班维尔看着面前的年轻人眼睛金光闪闪。
“爱尔兰文学现在在国际文化上呈现颓势,你对爱尔兰文学的理解超过我的想象。”
文学是什么。
是文化的延续,时代的名片。
传承文化几近断绝的爱尔兰人更加能够认识到一个了解本国文化的文学家对于自身的帮助。
保持文化的独立性,一个国家的精神需求。
班维尔对龙川彻伸出手。
“你在国内的情况并不算好,来我们国家吧。”
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
龙川彻看着面前伸出来的那只手愣了愣。
成为爱尔兰人。
有诺奖提名,有更多的资源倾斜。
“你这人。”
龙川彻笑了笑,看起来浓眉大眼的班维尔其实是承担着国家说客的角色。
此时,龙川彻不知道班维尔邀请的消息会比弗兰克小说获奖更快传回国内。
而这。
也是日本文坛从弘平时代进入龙川时代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