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来自片儿城的客人(1 / 2)
第359章来自片儿城的客人
此时,
“全国第一”正在车间里接受众多工程师们的灵魂拷问。
“这道题根据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电流方向怎么也是沿着dcbad的方向走。你咋能看写出cbadc呢”
小吴握着铅笔,在纸上列出答案,镜片后的眼睛疑惑的看着陈露阳。
“还有这个!”老薛也在旁边计算:
“这个题一看就是每秒内发射的电子数是3.5乘以10的12次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点子的最大动能是6.01乘以10的负19次方或者是3.76电子伏特。”
“当光强增到3倍的时候,以上结果不变。”
“你怎么算出个改变呢”
老蒋也挤进来:“还有这个!”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返程,假设气体在状态b的温度为tb,那么tb=tc=600k”
“你这咋算的”
陈露阳犹如一只被扒光了毛浇上冷水的瑟瑟发抖无依无靠的小鹌鹑,赤果果的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着众多技术员大拿们的审问。
终于!!
小鹌鹑发怒了!
“你们就确定你们说的是正确答案啊!!”
“我这答案都是我一笔笔在纸上算出来的!!!”
“你们都是口算心算的,你们算的就对啊!”
……
面对小鹌鹑撕心裂肺伸着脖子疯狂叫嚷的模样,
小吴很淡定。
“你不信,我可以用笔给你算一遍。”
陈露阳:……日!!!
狗东西非要鞭尸不可么!!!
眼见小吴就要抓起铅笔拿过草纸在上面列公式,大救星曹青杭出现了!
“行了!”
“陈高工那是跟你们客气客气,你们还真算上了!”
一边说,
曹青杭一边拿起了草纸上陈露阳背下来的题目和自己写下来的答案。
接着,
曹青杭眉毛一皱。
“小陈啊,这道题不是这么算的吧”
“这一段电路两旁的电势差应该等于eb段的路端电压段两端的电势差与cf段的路端电压的代数和,我算算哈……”
眼见曹青杭也要再算,陈露阳一把扯过他手中的题目。
“你不用算了,你肯定算的也不对!”
你们什么档次的,也配跟我陈高工做一套卷子!
曹青杭乐了:“行!那我们不算了。”
“来,咱们说一说车的事。”
“马克波罗波他们设计的小汽车已经造出来了。”
“但是呢,由于这次添加了国外设计,许多细节都很颠覆咱们之前的造车经验。”
“为了保险起见,厂里打算找一些家属来试看试坐车,对咱们这个车提出一些意见。”
“我现在说一下安排……”
……
陈露阳拿出小本,开始认认真真的记了起来。
人是有习惯性适应的。
他们这些人天天与意大利设计师在一起朝夕相处,无论多么天马行空的设计都见到过。
砍掉了那些非常夸张的设计,
留下的“普通”设计,他们自然更容易接受。
但是消费者们没有经历过那些“夸张的设计”,猛不丁瞧见新的小汽车,难免会“水土不服”。
所以,
为了能够让小汽车更好的适应市场,王轻舟和于岸山决定请厂里从来没有碰过小汽车、没有参加过任何汽车生产的职工家属来当第一批小汽车体验者,
很荣幸的!
小吴的三爷爷、陈露阳的妈妈和姐姐、妹妹、小侄子,都被成功选为体验者。
等到第二天,
几十个家属围在机械厂东边的小操场,等待着小汽车的震撼亮相!
让陈露阳没有想到的,王厂长竟然也带着自家的小胖墩儿来了。
小胖墩儿瞧见军军,马上迈开小粗腿儿高高兴兴的跑过来。
一边跑,还一边显摆自己手里的呲水枪。
“孙军军!我也有呲水枪了!”
孙军军见状,马上把书包放在地上,也从自己的包里掏出了一把呲水枪。
“我舅妈买的比你的好!”
孙军军骄傲的举起呲水枪,嘴里含着“biubiubiubiubiu!”的射击声。
俩小孩嘴里一边喊着“biubiu”一边跑到厂房外面的水管池子去接水,“biabia”的射击起来。
“军军!不许瞎胡闹!”
“海鸥,回来!”
两家的大人都开始召唤自己家的小崽子。
但是这俩人凑到一块儿,就好似天雷勾动地火,那根本就是黏在一块分都分不开。
不过在看到小汽车被开出来的一瞬间,
两个小崽子都瞪大了眼睛,不约而同的向着小汽车跑了过去。
“哇……!这车太带劲了!”
只见一辆银灰色的小汽车缓缓开出厂房,停靠在了操场中间。
几个小男孩瞧见小汽车,马上就围了过去。
一双小手左摸摸,右拍拍的,绕着小汽车一圈圈的跑个不停。
跟小孩比,大人们就明显稳重多了。
“这车怎么感觉抠搜的,一点都不大气呢!”陈母皱眉。
陈露阳在旁边听着妈妈的话,赶紧拿出小本记录:
“咋的呢妈,哪不大气”
陈母道:“你看车头,比咱厂之前的小汽车得矮出一个脑袋,而且这车感觉圆卜隆冬的,不像之前的车方正又大气!”
陈露阳将这条记下来,顺便解释一句:
“妈,这车吧,它线条流畅是为了要减少风阻,提高燃油效率。”
陈母道:“那我不懂,反正不好看。”
陈露阳:“收到!”
另外一边,曹青杭他们已经邀请一些家属上车去体验了。
这些人的意见也是五八门。
比如:
有些觉得车头设计前脸太低,希望能更厚重点。
有些觉得车顶太低,坐里面不舒服,感觉直不起脑袋。
有些觉得车里面太憋屈,坐着不宽敞。
有些觉得车里面的内饰颜色太亮太浮夸,不耐脏,也不够上档次。
有些觉得这车了这么多钱,还请了国外的专家,应该设计的再高档点,目前总觉得这车档次不够。
……
总之,面对这些人的意见,机械厂的车间工人们全都一一仔细记录。
车能不能造出来、技术过不过关、质量能不能打,升级够不够比拼过兄弟厂家……这些是机械厂和意大利工程师们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群众们乐不乐意买、市场会不会接受、小汽车能不能招人稀罕在国内大卖……这些就要依仗家属们的意见和建议了!
原本王厂长和于岸山只安排了一轮家属参观。
但瞧见厂里同志们热情这么高,而且大家的意见确实是对造车极有启发。
于是,
王厂长干脆决定,再安排六轮家属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