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1884(2 / 2)
政府汇报中还有一项值得关注的,那就是西班牙的钢铁产量和工业规模情况。
到目前为止,巴塞罗那工业基地的三期建设已经全部完成,巴塞罗那工业基地也正式成为西班牙最大规模的工业基地,也是目前西班牙当之无愧的工业心脏。
得益于完整的巴塞罗那工业基地带来的工业体量的提升,西班牙的钢铁产量也达到了新的水平,并且彻底稳定了下来。
根据工业部门汇报的数据结果,去年西班牙的钢产量就已经突破了40万吨,这一水平在欧洲各国公布的数据当中已经足够排名世界前五。
根据欧洲各国所公布的排名,目前钢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大英帝国,钢产量已经接近200万吨。
美国紧随其后,钢产量同样超过了150万吨。
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但相较于前面两个国家就要差一些了。德国的年钢产量只有百万吨左右,还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的国家。
位居世界第四的是法国,钢产量接近50万吨。西班牙正好位居世界第五,40万吨的钢产量超过了奥匈帝国的30万吨和俄国的25万吨,这样的工业水平已经初具规模。
当然,钢产量并不能全面的代表工业水平。单单从钢产量方面来说,西班牙的工业规模应该和法国处于同一级别,略微领先奥匈帝国和俄国。
但实际情况是,西班牙的工业规模落后于法国,和奥匈帝国以及俄国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甚至可能还有所落后。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西班牙本土的人口不足,导致工业品的销售市场逊色于奥匈帝国和俄国。
在国际市场,西班牙的工业产品又没有太大的竞争力。除了能够抢占葡萄牙的市场之外,西班牙的工业产品很难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毕竟其他的列强也是要倾销工业品的。
没有足够的市场,西班牙自然不会发展更大规模的工业。这也导致西班牙的工业规模一直遭受限制,别说和法国同等甚至超越法国了,哪怕是追赶法国都显得有些困难。
当然,工业规模和奥匈帝国以及俄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毕竟西班牙的工业发展也只有十多年的时间,自身的国土面积和人口也远远不如奥匈帝国和俄国。
这两个国家想要发展工业,优势相较于西班牙来说更加明显。
西班牙能够后来居上与这两个国家相提并论,实际上已经展现出了西班牙可怕的发展速度。
看看此时意大利的钢铁产量就知道工业发展有多么不容易。根据意大利政府公布的数据,意大利的钢产量只有寥寥数万吨。
当然,意大利的情况也是比较特殊的。工业普遍集中在意大利北方,再加上意大利缺少殖民地的原因,钢铁产量不足是很正常的。
因为西班牙发展的比较迅速的原因,之前还比较重视的一些数据,现在也基本都放弃了关注。
就比如西班牙的铁路里程,在第一次五年发展计划的时候,西班牙政府重点强调的就是铁路里程的建设。
但在两次五年发展计划之后,西班牙的铁路总里程就已经超过了一万公里,成绩是相当优秀的。
第三次五年发展计划并未过多强调铁路的建设,这也导致五年发展计划结束之后,西班牙目前的铁路总里程只有1.3万公里左右。
但考虑到西班牙大部分土地都人烟稀少的原因,1.3万公里的铁路已经能够覆盖大部分城市,完全足够西班牙人的交通需求了。
更别提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这样的大型城市还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这不仅大大方便了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也提高了两座城市的经济流通和增长速度。
虽然在这五年间交通运输部门只建造了1500公里的铁路,但作为交通运输大臣的卡洛斯蒙托亚丝毫不慌。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复线铁路并不重复计算铁路里程的原因,这导致交通运输部门的成绩比数据所体现出来的更多。
虽然在这五年间交通运输部门只建造了1500公里的铁路,但交通运输部门也将大约1000公里的单线铁路改建为复线铁路,大大提高了该段铁路的运输效率。
除此之外,西班牙的各大殖民地修建的铁路也是不计算入其中的。
殖民地有自己的单独一套算法,但前往殖民地修建铁路的,可都是交通运输部门的官员。
整个报告会议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内阁的所有部门都进行了详细的报告,会场的掌声也一直持续不断。
很明显,下议院的议员们对于内阁政府在这五年来的努力还是相当满意的。各部门所汇报的成绩哪怕达不到优秀的成绩,也绝对在合格的水平线以上了。
排除普里莫首相被刺杀这个意外因素,西班牙的内阁政府在卡洛成为国王以来,一直都是比较稳定的。
西班牙的三任首相也基本没有什么过错,每一届内阁政府也基本都度过了自己的任期,这也让西班牙的政治环境趋于稳定,各行业都能在稳定的政府法令当中往好的方向发展。
至于反向例子,那自然就是政局跌宕的法国了。
法国的工业逐渐落后于英德美并且差距被越拉越大不是没有原因的。一方面是法国资本更钟情于对外贷款,贷款能够让这些资本更快的回笼资金,还能赚到比投资更多的钱,简直是稳赚不亏的买卖。
另一方面就是法国政府的局势动荡,每一任总理想要发展工业和经济都来不及,因为任期长的也只有一年,短的更是只有几个月到一个月不等。
一个月的时间能推动什么政令的执行呢最多也就是上任总理并且认识一下法国内阁政府的诸位官员,再熟悉熟悉法国的政务就没了。
可能连法国的基本情况都没有了解完全,任期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因素而结束。
就比如法国前一任总理阿尔芒法利埃,这位总理的任期实打实的只有一个月。虽然本身也是临时替代总理职位的,但一个月的任期别说是阿尔芒法利埃了,哪怕是拿破仑在世也无法为法国做些什么。
卡洛也正是深切的体会到了政局不稳的缺点,因此才为西班牙的内阁政府奠定了一个基调。
不管内阁政府的官员以及首相的能力如何,只要他们能够保持忠心,卡洛就不会频繁的替换内阁大臣。
稳定的局势反而有利于西班牙的工业和经济增长,反正大方向都是卡洛居中调控的,在大方向被卡洛亲自把持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大问题出现。
当然,真要是有不忠心的内阁大臣出现,卡洛也会快刀斩乱麻,在局势没有陷入危机之前就彻底解决掉麻烦。
此时的西班牙还需要发展时间,而在这段发展时间里,西班牙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