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让西方国家看不懂的战争(1 / 2)
仅仅三天时间,气势汹汹的苏俄联军就开始疯狂撤退了。
因为他们的空军已经被东北国防军几乎全歼了。
失去制空权的苏俄联军无奈之下只得退兵。
可是,就像战前周浩说的那样,战争不是你想结束就可以结束的。
苏俄大统领认为他给周浩打电报认输了,撤军了,战争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周浩却认为,打仗你输了,那么战争的结束方式就不应该由战败国来制定。
面对苏俄的撤退的部队,周浩命令渗透部队不用拦截。
因为一旦拦截,对方就会和你死磕。
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几十万拦截部队跟苏俄联军几百万撤退的部队最后拼一个同归于尽。
无论是几十万拦截部队的悉数阵亡还是苏俄联军被全歼,都不是周浩想见到的。
对于自己的部队,周浩当然希望他们的伤亡越少越好。
而对于苏俄军队来说,战前六百万大军,战后至少要给苏俄留下两百万大军。
那样才能确保苏俄大国的地位。
如果把苏俄的这六百万大军全部歼灭了,那等待苏俄的很有可能就是分崩离析。
尽管听起来很爽,那样一来在我国周围就没有什么大国可以威胁我们了。
但是,失去了苏俄这个靶子,西方国家就会把他们的火力集中到我国的身上。
这会使得我国的国际形势变得很严峻。
在南线,随着苏俄乌克兰方面军二十万拦截部队的投降。
南线的渗透部队也顺利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
在统计自己部队最后损失的时候,南线总指挥赵飞虎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止过。
自己的炮兵部队,基本就是压着对方打,到了后期对方的重炮甚至被我方空军洗劫一空,对方基本都没有什么能够威胁到我方重炮的东西。
所以,不管是牵引式的重炮还是重炮卡车,我方的重炮损失都是很轻微的。
骑兵的损失也很轻微,当巴特带领骑兵部队追上蒙古骑兵的时候,对方很是光棍地直接就投降了。
步兵的损失相对就比较大了。
而步兵之所以损失大,那还是因为渗透作战的部队毕竟是深入敌后,虽然取得的战果很大,但是也有运气不佳被苏俄大军合围的。
三天的战斗,南线步兵的损失累计有三万余人。
当然,损失最大的还是空军部队。
在4月4日,苏俄大军发起进攻的标志就是对我方机场的袭击。
4月5日一整天,东北国防军各部空军都在出动,一方面是压制苏俄地面部队,使其没有精力围剿我方的渗透部队,另一方面就是和苏俄剩余的空军部队在碰撞。
而到了4月6日这一天,苏俄剩余的空军也被我渗透作战部队一扫而光,我方的空军部队就几乎没有什么阻碍了。
在整个三天的战斗过程中,南线空军损失了近三千架各型战机,击毁了地方战机四千多架。
可以说,在和实力强大的苏俄空军的碰撞中,我方空军部队几乎不落下风。
在三天的战斗中,我方俘虏敌方飞行机组人员四千余人,俘虏骑兵十万(蒙古骑兵),俘虏苏俄步兵二十万,俘虏保加利亚和罗马利亚军队十万。
周浩的战略是打疼苏俄,而不是迫使其亡国,因此在作战时,赵飞虎一直都控制着作战的节奏,深怕打得太猛了,歼灭的苏俄军队太多了。
到4月6日晚上统计战果的时候,赵飞虎发现苏俄联军已经有九十万大军顺利撤退了。
“赵指挥,你们完全可以将他们的撤退的部队拦截住,后面的部队跟上,加上你们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全歼苏俄联军似乎也不是什么难题啊!”
米国的军事观察员米歇尔有些疑惑地问道。
“还有,你们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对方还有九十万大军,到目前为止仍然比你们的军队数量大。
你们完全可以发挥你们技术装备多的优势,继续追击。”
看着自己指挥部这些个所谓西方的军事观察员,赵飞虎内心一阵蔑视。
都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
因为一些原因,西方国家很是希望苏俄能够没落,甚至直接解体。
二战结束的时候,苏俄以其八百万大军,压的西方国家喘不过气来。
现在好了,苏俄携带二战战胜德国之威,纠结一干小弟来打东北国防军。
这个东北国防军可不是那么好打的。
曾经让西方国家大吃苦头的日本军队,被东北国防军收拾得如同收拾儿子。
在他们看来,这肯定是一场势均力敌,旷日持久的战争。
或许会打上一个三五年。
有了战争的拖累,不管是东北国防军还是苏俄,都将失去战后发展的黄金时期。
很快,他们就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落后的代名词。
经济发展不起来,国力必然落后,到时候他们还怎么和西方世界抗衡?
然而,在东北国防军的一番神操作之下,三天,仅仅前天,苏俄联军就不得不溃逃了。
不错,这就是溃逃。
尽管对面的苏俄联军指挥官科涅夫元帅也是二战的一员名将,一颗战场耀眼的明星,在面对东北国防军的神仙操作之下,也不得不吞下失败的苦果。
谁又能想到东北国防军居然派遣大量的部队以连为单位直接渗透到苏俄联军的后方打游击去了。
这一操作当然直接就把马歇尔等西方军事观察员给弄蒙圈了。
苏俄联军人数是东北国防军的近乎三倍,而且苏俄联军的可是经历了二战洗礼的精锐之师。
以连为单位的渗透作战,无论怎么着你们也是轻步兵啊,一旦遭遇对方围追堵截,就算几门迫击炮都会让他们很容易就全军覆灭的。
然而结果却是夜间作战,几乎完全就是这些轻步兵的天下。
想要白天围剿,这边的飞机又成群结队地飞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