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驻日部队(2 / 2)
何应钦感慨非常。
何应钦很清楚,这次周浩直接派遣了近四十万大军进军日本,周浩还是下了很大都决心
因为,目前周浩看似正处在如日中天之际,实则是危机重重。
东北国防军从北极熊手里拿下了五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远东土地。
以北极熊的脾气,只要他腾出手来,一定会的出兵远东地区,目的就是拿回这些土地。
而周浩的态度也很明确,我没有从你的手里硬抢一平方公里的土地。
它们有的是从日本人手里抢回来了,有的是用军火粮食风物资换的。
还有就是经过条约获得的土地。
想当初,沙俄就是通过各种条约从清国的东北和西部共计弄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
所以,对于自己从苏俄获得的土地,周浩觉得心安理得,毫无心理压力。
当然,为了防止苏俄反扑,周浩的准备工作一直都没有停下过。
苏俄推崇简单粗暴的大炮流和钢铁洪流,周浩的东北国防军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而且,周浩做得更加的彻底。
因为周浩的三百万东北国防军如今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
这个时候扯的有点远了,回到釜山刚。
听到何应钦这么说,周浩笑了笑,回答道:“既然联合国交给我们看守日本的任务,那我们就要认真地执行。
至于其它事情,部长大可放心,在背线我还有一百多万大军么,物资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说吧,周浩眼神变得犀利了起来。
日本这个民族,你把他打痛了,他就会变得老老实实,极为温顺。
一旦他们觉得实力已经超过我们了,立马就会倒反天罡。
这次,我这四十万大军驻扎在日本,他们可不仅仅是威慑日本人那么简单。
当初日本人从我们这里拿走了多少东西的,连本带利地都要还回来。”
当天,樊宝范勇所带领的九州岛兵团就已经登陆了九州岛。
二十万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让那些想重新拿起武器抵抗的日本人彻底把脑海里不应该有的想法彻底从自己的脑海里甩了出去。
开玩笑,如果双方势均力敌,或者稍微弱一点点,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反抗侵略军是人的本能。
在日本人的眼里,这一支民国的军队那就是侵略军。
但是,当日本人发现这一支民国军队根本就不是自己等人所能够撼动的。
于是,他们就展现出了其阴险狡诈狡猾的一面。
小泉三郎是福冈县的县长,也是前福冈县防卫部队的司令官。
对于眼前登陆的部队,小泉三郎除了用惊艳这个词就再也无法形容了。
福冈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范勇今后重点工作的地方。
于是,东北国防军九州岛兵团的司令部就被司令范勇确定在福冈了。
“小泉君,大家都是明白人,我也不废话,只要你们日本人不在这里找事,我们就不会主动找事,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好?”
“范将军所言极是,小泉三郎必将竭尽所能作为双方沟通的桥梁。”
小泉三郎的态度很是恭敬,但是范勇却根本就不为所动。
“小泉君,我是知道你以前就是福冈的守备司令,或许你对于你们的战败一直耿耿于怀,又或许你对我们对你们的轰炸而造成的大量伤亡而对我们满含狠意。
但是,如今你们是战败国,打了败仗就要接受惩罚,你肯定不希望看到日本再度血流成河的景象。
毕竟,战争已经结束了。
你们所要面临的问题就战后重建的问题。
小泉君,我也知道你们现在或者非常艰难,给我说一说你们最迫切最艰难最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事情。”
这个范勇如此地好说话?
这还弄得小泉三郎一时还有些不知所措了。
不过小泉三郎毕竟也是久经风浪的人,很快就以我调节过来了。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
“范将军,我们还真的有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小泉三郎卑躬屈膝道:“因为前期轰炸的原因,我们的物资非常匮乏,其它什么东西都可以缓一缓,但是生活物资缺乏就要命了。
我们的粮食储备仓库在轰炸中被彻底炸毁,公路桥梁和港口也几乎都被摧毁了。
我们需要粮食,迫切得需要粮食,否则大部分人都无法度过这个冬天。”
“粮食的问题我来解决。”
范勇没有丝毫考虑就答应了。
因为范勇很清楚,日本人可以死,但是不能大批量的死,因为范勇需要大量的牛马工具人。
小泉三郎根本就就没有想到,对方居然鬼使神差毫不犹豫地就提供粮食。
但是,小泉心里很清楚,对方绝对不是来日本做慈善的,也绝对不会因为在轰炸中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就跑过来赎罪。
对方肯定是有目的性的。
“范将军,我需要做什么?我们又需要做什么?”
“小泉三郎,你是一个聪明人,我们前来肯定也是有所目的的。”
范勇毫不掩饰地说道:“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你们都工厂尽快复工复产。
当然,我们不是要你们生产的那些武器弹药,我们需要机器设备。
你们将你们能够生产最为精良的机器设备生产出来,我们以市场价格购买,我们需要大量的精密仪器。”
小泉三郎深呼了一口气,他也是没有任何犹豫地就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尽管他的内心极其不情愿,他们是能够生产不少类型的精密仪器,而且这些精密仪器还是现代工业的基础。
小泉三郎更是知道,民国东北政府肯定是非常缺乏这些精密仪器。
如果有了这些精密仪器的加盟,对方的工业就会出现飞跃似的发展。
这也是小泉三郎极其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小泉三郎根本就没有任何选择。
而且,小泉三郎完全还能够想到,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大量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来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