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小日子怂了?(2 / 2)
“哈哈哈,这一波赌赢了,置地集团的股价算是保住了,我倒是要看看公司内部的那些股东们,这下子还有什么话说,以后老老实实地等着分钱就好了,公司运营的事情就不要他们管了,这些东西太复杂了,他们把控不住的。”
“还是要提醒林逸一下,防着这些小矮子玩什么同归于尽,毕竟这种事情他们还挺擅长的,而且这些小矮子在香江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不怪亨利在看到舆论对半的情况下还会这么激动,同时又对小日子的公司非常提防,一切只因为小日子在香江隐藏的实力可是非常恐怖的。
林逸崛起的时间太短,之前还都是在政府的工作,对于香江市场上的情况并不是特别清楚。
尤其是那些隐藏在香江没有行动的小日子财团,更是让亨利这个香江英资的领头人也不敢小觑。
在20世纪60-70年代,小日子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后的向外扩张阶段,而香江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对小日子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小日子的资本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对香江布局,他们以综合商社为先锋,制造业和金融业协同推进,形成“贸易—生产—资本”三位一体的扩张模式。
如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等是小日子企业全球化的核心推手,也是在最先在香江布局的小日子企业。
这些小日子的综合商社,它们以贸易、投资、情报收集和资源整合能力着称,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香江,并在七八十年代加速扩展。
以三菱商事为例,这个小日子企业在60年代下旬进入香江,首先以资源类产品贸易切入香港市场,如金属、能源等,凭借三菱集团在日本国内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将日本的工业制成品运往香港销售,同时从香港进口一些特色商品。
在70年代,三菱商事开始在香港投资制造业相关的配套产业,例如为香港的电子加工业提供零部件供应,并逐步参与到香港本地的一些工业升级项目中。
最后在80年代利用香港回归前夕的特殊时期,加大了对香港服务业的投入,特别是在商业咨询、企业管理服务等方面,利用香港的国际化商业环境,为其在亚洲的业务拓展提供战略支持。
小日子的众多企业,目前已经在香江布局超过10年,涉及行业包括:外贸零售、电子制造业,汽车销售和零部件生产,银行业务,并购与股权投资,地产开发,基建投资等等。
可以说已经渗透到香江的各个方面,虽然小日子企业在任何一个行业规模都不算大,也无法与英资、华资企业抗衡。
但是这些公司后可是三菱、三井、住友等大财团,如果真让他们出手,一般人绝对是扛不住的,而且对方打不过也能回去。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知道小日子的松下和卡西欧要和波导打擂台时,会有这么多人不看好林逸,甚至选择退股的原因。
‘踏马的真要是动手,能不能赢不好说,但这些小日子绝对有呲他们一脸血的能力。’
香江的大资本都知道小日子在香江的实力,但是他们因为或忌惮、或不怀好意、或以为林逸知道等原因,没有和林逸提过这些事情。
不过,这也让林逸没有负担、放开手脚,用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式,打赢了对抗小日子企业的第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