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朱棣史无前例硬钢朱元璋,老朱竟然服软了?(1 / 2)
朱棣非常少见的暴怒了。
这让大殿中的大明君臣都吃了一惊。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喝道:
“老四,你冷静一点!”
朱棣怒气冲冲地开口。
“父皇,你要俺怎么冷静?”
朱元璋砰一下,拍了桌子。
”不就是一个谥号吗,你喊这么大声做什么?”
“皇帝想要给臣子什么谥号,那是皇帝的自由,难道还不能让皇帝有个人的好恶了?”
朱高炽在一旁见状,也是吓得缩了一下脑袋。
对朱高炽来说,无论是爷爷还是老爹,任何一个发火都是很吓人的。
像今天这种两人怒目对视的情形,那简直就是世界末日啊!
至于什么劝架的念头……
开玩笑吧,朱高炽想都不敢想!
若是在往常,朱元璋这么一瞪眼一拍桌子,朱棣早就慌得躲到柱子后面去了。
但今天不同。
朱棣没有任何惧怕,反而还挺直了胸膛。
“父皇,您平日里的教诲,儿臣都记住了。”
“所以儿臣今天想要告诉父皇,您在这件事情上,说的不对!”
朱棣话音落下,在场的大明群臣,下巴差点掉了一地。
今天这是什么日子?
大明皇太子朱棣殿下居然站起来了。
居然敢反驳皇帝陛下了?
朱元璋也有些意外。
“哦?那你说来听听。”
“你若是说得不对,朕踹死你。”
朱棣身体不由自主地一颤,气势顿时低落不少。
但马上,朱棣就重新振作起来。
“父皇,张居正的谥号,是仅仅一个谥号的事情吗?”
“张居正的所作所为,难道您就没有看在眼里吗?”
“文正这个谥号,给张居正,是理所当然。”
“文正不给张居正,并不能说明张居正配不上文正,而是说明大明配不上张居正这种能臣!”
朱棣声音极其响亮,在大殿中每一个大明臣子的耳边回荡着。
蓝玉不敢置信地看着朱棣。
太子殿下这是疯了吧?
难道就没有看出来陛下因为长相的缘故,对朱翊钧有着特别的喜欢吗?
为了朱翊钧和陛下顶嘴也就算了,竟然还敢当着陛下的面,说大明配不上和被朱翊钧刻意打压的张居正。
蓝玉感觉,朱棣怕是要凉凉!
不仅仅是蓝玉,在场的大部分大明臣子都被朱棣的表现给惊呆了。
朱高炽吓得慌神,赶忙冲上去抱住朱棣的大腿。
“爹,您别说了!”
这再说下去,爹您的太子怕是要飞!
朱棣用力一脚甩出,朱高炽先飞出去半米。
太重了,只能半米。
朱棣怒喝道:
“臭小子,你爹说话,轮得到你插嘴吗?”
说完,朱棣又回过头来,对着朱元璋一字一顿地开口。
“父皇,当皇帝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论功行赏,这是您教给俺的。”
“不给张居正文正的谥号,是张居正一个人的问题吗?”
“不,是寒了整个天下人的心!”
“天下人都知道张居正的功劳,天下人都知道大明,知道朱翊钧这个皇帝对张居正不公!”
“张居正是朱翊钧的老师,有教导之恩。张居正还是朱翊钧的辅政大臣,有改革之功。”
“这样的身份,这样的能力,尚且不能被朱翊钧这个大明皇帝公正对待。”
“天下还有谁愿意效忠朱翊钧,还有谁愿意效忠大明?”
“朱翊钧不给张居正文正谥号,寒的不是张家人的心,寒的是天下所有大明子民的心!”
“这个混账东西的做法,就是败家,而且还是最大的败家!”
朱棣这一番话说完,大殿之中的不少大臣心中暗自赞成。
蓝玉双目也是一亮。
太子殿下这番话,说得实在是太对了。
实在是说进了臣子们的心里啊。
大家饱读诗书,勤练武艺,要么在书房里殚精竭虑,要么在沙场上拼命杀敌。
为了啥?
还不就是为了那点待遇,为了那点死后的名声么。
江山是你朱家的,大家拼死拼活还不是为了大明江山,最大的受益者还不是你们朱家?
也不求你能多赏赐,但最起码的论功行赏你得能做到啊。
蓝玉又多想了一层。
那就是之前盘点朱允文朱棣那篇视频里的蓝玉案。
就算是到了现在,蓝玉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太特么冤枉了。
我蓝玉,对你朱元璋忠心耿耿,指哪打哪。
北元余孽是我蓝玉亲自领兵在捕鱼儿海干碎的。
太子朱标能稳居储君之位,我蓝玉作为朱标在军方的头号支持者,怎么也有点功劳吧?
结果呢?
朱标死了,我蓝玉就因为和朱允文尿不到一个裤子里,就该死?
我一辈子没做过任何一件对不起大明的事情,立下的全是功劳,没有触犯任何大明的法律。
就因为要给朱允文铺路,我就该死?
而且我一个人死还不够,还要全家都去死?
这事落在谁身上,谁都不服气!
但之前蓝玉也是没办法。
他也不敢指着朱元璋鼻子骂街啊。
但眼下,蓝玉突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蓝玉沉声开口道:
“陛下,臣觉得太子殿下所言,极有道理。”
“陛下您的赏罚分明,那可是天下皆知。”
“这也是大明立国的关键!”
“若君王赏罚不明,臣子又怎么可能肝脑涂地呢?”
大明群臣又一次震惊了。
今天这是什么日子?
太子指着陛下的鼻子骂街就算了。
就连蓝玉大将军也雄起了,敢反驳陛下了?
一名御史愣了一下,突然回过神来,出列高声道:
“臣附议太子,蓝玉大将军。”
“张居正的谥号确实不公!”
紧接着,更多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等都认为万历陛下做事不公!”
一时间,大殿中所有人都是表情激昂。
刚被朱棣甩飞的朱高炽呆滞片刻,慌忙也站了起来。
“啊对对对,孙臣也觉得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