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忽必烈解决蒙汉矛盾,老天爷给王莽的机会(1 / 2)
听完王莽的话之后,很快就有一名大儒站了出来,对着刘秀拱手道:
“陛下,老夫以为,井田乃周代圣人之法,陛下欲重建圣人之世,恢复井田制度理所当然。”
“然周道已衰,民不从之。秦随民意,灭芦井而置阡陌,遂一统天下,至今海内未见其弊。”
“陛下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夏起,无百年之渐变不能行也。“
“臣以为,当今天下初定不过数载,万民新附,井田虽古圣贤之道,诚未可施也。”
这一番话说出来,在场的上千人顿时一阵哗然。
井田制,那可是儒家创建者孔夫子心中的“圣王之道”。
在场的无一不是儒家门徒,听到这种反对孔子圣王之道的言论,自然震惊不已。
朱佑倒吸一口凉气,开口道:
“这是中郎区博啊,他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当着陛下和这么多人的面说出这种话!”
果然下一刻,区博就被众人的口水给淹没了。
“简直是奇谈怪论,竟然敢违逆夫子的话语!”
“我等儒家门徒,光复圣王之道有何不可!”
“连夫子都敢质疑,尔还当什么儒家弟子!”
区博听着众人的指责,表情不变,大声开口反驳。
“我等儒家子弟,虽要遵守夫子教训,但也要为天下士人百姓谋福祉!”
“井田制度确实不可行,那就暂缓实行又如何?”
也有不少人觉得区博所言有理,两派吵吵嚷嚷,闹成一团。
刘秀三人站在角落,耳边都是吵嚷声,三人置若未闻,低声讨论。
邓禹感慨道:
“刘兄真觉得陛下会废除井田制?”
刘秀点了点头,一声轻笑。
“若不废除,天下必然会大乱了。”
朱佑皱眉道:
“废除了天下就能安定了?”
刘秀沉吟片刻,道:
“那也未必,大汉两百年,弊端确实丛生。”
“陛下想要改革,但几项改革都无疾而终,恐怕已经引来了许多人的不满。”
改革,就是对既有规则的改动。
无论是什么样的规则,能顺利实行下来,肯定都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的既得利益者。
改革肯定是要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损害他们的利益。
就算王莽选择了停止改革,但这些既得利益者心中还会对王莽像之前那么忠诚吗?
谁能保证王莽停止改革不是一个缓兵之计,等将来情况合适了还会继续推进?
当王莽正式宣布一项改革起,那些既得利益者就已经和王莽离心离德了。
这就是人性。
就在三人低声讨论的时候,这一场大论战,双方之间的胜负也渐渐分明。
支持废除井田制,恢复原先秦汉田地制度的人占据了大多数。
这其实也很正常。
能站在王莽这个皇帝面前的,要么是大臣,要么是大儒,要么是太学生。
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是大新王朝有权有势的家族。
在这个时代,有权有势,就代表着家族之中一定有大量的田地!
井田制是所有土地按户口均分的制度,一名男子往往只能分到一百亩左右的田地。
这对有权有势的家族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真正支持恢复井田制度的,一部分是孔夫子的狂热追随者,属于儒家的原教旨主义者。
另外一部分,则是出身于真正的贫寒百姓家庭,一步步靠着自己才华奋斗走上来的。
但这两种人加起来,数量还是太少,成为不了主流!
西汉和大新王朝可没有什么科举,而是察举制(举孝廉)提拔官员为主。
察举制,天然就是有利于大家族的制度。
王莽点了点头,淡淡开口。
“诸位都安静一下。”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等待着王莽的结论。
王莽叹息一声,开口道:
“朕并不是想要损害大新境内士族的利益,而是想着恢复圣人古制。”
“如今看来,井田制确实不合时宜。”
“朕等会就下诏书,废了井田制,依旧采用前汉土地制度。”
听到这里,明堂之中顿时就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陛下圣明!”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邓禹和朱佑同时转头看着刘秀,表情中带着震惊。
“真的被你说中了,刘兄。”
“陛下真的废除井田制了。”
“刘兄,你究竟是怎么想的,能提前猜中?”
若是在区博开口之后刘秀才猜中,两人也不会这么惊讶。
井田制不得民心,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刘秀仅仅听到了今天的议题是井田制,就一下子猜出王莽要废除井田制。
这就很了不得。
王莽可是大新王朝的开国皇帝陛下!
能猜中皇帝的心思,对于任何一个臣子而言,都是最最关键的一项才能。
刘秀看着两名好友,轻声一笑。
“两位兄台,你们家族出身虽好,但和我相比却少了一样东西。你们可知道那是什么?”
邓禹朱佑齐齐摇头,催促道:
“刘兄,你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刘秀微微一笑,环视四周,见确实无人在意自己这边三个人,才轻声开口道:
“你们离真正的黔首百姓,还是距离太远了一些。”
“我身处蔡阳县,经常下地耕作,黔首百姓的心思我太了解了。”
“井田制,已经到了必须要废除的时候了。”
刘秀在蔡阳县最喜欢的就是种田,甚至被刘演嘲笑为和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兄弟刘喜一样,一辈子只能当个农民。
但种田,也确实让刘秀接触到了更多的底层百姓,了解底层百姓的想法。
井田制虽名存实亡,但只要名义上还存在一天,老百姓心中对大新王朝朝廷的愤怒就多一分。
大新王朝如今边患四起,内部动荡。
再继续维持这个有名无实的井田制,有害无益。
王莽只要不傻,就一定会废除掉,以尽可能地安抚民心。
就在此时,王莽站了起来。
王邑会意,立刻高声道:
“今日到此为止,恭送陛下回宫!”
众人纷纷弯腰行礼,道:
“恭送陛下回宫!”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嘿嘿一笑。
“这个刘秀小子,确实是有些意思。年纪轻轻就能预判出王莽的想法,难怪能成为大汉的光武帝。”
萧何点头赞同道:
“光武二字拆开,光是光复大汉,武则是指武功卓着。”
“从这二字来看,刘秀应该是在天下大乱之后,以武力重新一统,使得天下重归汉室。”
曹参闻言,目光微微一凝,道:
“从视频来看,新朝若是爆发动乱,恐怕是不逊色于秦末的大动乱。”
“刘秀只不过是蔡阳县之中一个普通士族之家的子弟,能做到这一步,确实功业惊人。”
刘邦嗯了一声,点头道:
“幼年丧父,叔父也不是官身,充其量算是县里大一点的地主。”
“呵呵,而且郡县的人脉都是他叔父刘良的,和刘秀还没有直接关联。”
“这种情况,和朕当年起家时比,可能还要差一点。”
刘邦当年虽然也只不过是个亭长,但和当地县衙里最重要的两名吏员萧何、曹参关系都非常好。
而且还在萧何曹参的帮助下,跟外县迁来的大族吕家结成盟友,迎娶了吕家家主的女儿吕氏。
刘邦这些人脉,那可实实在在全是他自己的,跟别人没关系。
说到这里,刘邦的表情突然变得古怪,开口道:
“这么一说,刘秀这小子起家的难度好像比朕还要大一点?”
“那岂不是等于他比朕要更强一些?”
群臣闻言,表情也是有些古怪。
陈平咳嗽一声,道:
“陛下乃是开国太祖,后世子孙有些成绩,也全是因为陛下打下来的江山。”
“刘秀作为陛下后裔,能中兴大汉,证明刘氏子孙确实出色,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皇族。”
“至于比较……臣想,就算是刘秀本人,也不敢说在陛下您之上,倒是无需在意了。”
刘邦闻言哑然片刻,随后嘿嘿笑了起来。
“也是。朕不是千古大帝又如何?朕的子孙后代是啊。”
“朕的子孙后代不但出了一个千古大帝刘彻,还有刘秀这样的中兴之君,朕有什么不知足的?”
听着刘邦的笑声,大殿之中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坐在一旁的皇子刘恒表情平静,心中却生出了一个想法。
不管是刘彻还是刘秀,毕竟都是父皇几代之后的子孙了。
难道父皇就不能像李渊一样,拥有一个堪比李世民的继承人?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坐在皇位上,若有所思。
“井田制确实是不行,难道只有汉唐制才是最好的选择?”
近来,随着四等人制度的撤销,元朝内部的另外一个矛盾就慢慢浮上水面。
那就是汉人的田地问题。
之前北方汉人是三等人,南方汉人是四等人,都是元朝最下等的两种人。
他们被第一等的蒙古人和第二等的色目人压榨剥削,虽然占据大元王朝人口多数,但土地却是最少的。
现在既然汉人、蒙古人和色目人全部都平等了,那汉人内部希望获得更多土地的呼声自然也就高涨了。
而元朝内部,有土地分吗?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