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频言情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379章 唐宋日新月异,忽必烈找到一统大蒙古帝国的希望

第379章 唐宋日新月异,忽必烈找到一统大蒙古帝国的希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看着面前已经被解除枷锁,颇为拘谨地跟随着大唐君臣一起前行的松赞干布,长孙无忌也感慨了一声。

“以前吐蕃还算是大唐的威胁,有了金幕之后,灭亡吐蕃也不过是须臾之间。”

“这金幕,简直就是大唐,不,是华夏历朝历代的神器啊!”

大宋世界,汴京皇宫之中。

赵匡胤喜滋滋地看着面前的账册。

“也就是说,这一次大宋就算是没有拿到前三名,朕也有足够的现银来兑换《工业革命》了?”

从这本账册来看,大宋如今国库内已经有了五千五百多万两。

就算是以原价来购买,也是足够了!

宰相赵普忙道:

“话是这么说,但臣等觉得,能省个一千五百万两当然是再好不过。”

一千五百万两收入,对大宋来说可能也不算什么。

但一千五百万两现银,这是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们都不可能去忽视的巨大数字。

赵匡胤呵呵一笑,合上账册。

“这还用说?朕当然是知道的。”

“对了,南方的战事也都结束了是吧?”

枢密使杨业忙开口道:

“回陛下的话,潘美大将军已经平定交趾,算算日子也差不多应该凯旋回归京师了。”

在唐末的乱局中,大唐交趾地区趁机独立了出去,并没有被大宋所征服。

由于面临着北方辽国的巨大威胁,大宋仅仅收回了两广和琼岛就止步了。

但现在辽国都已经被灭亡了,赵匡胤自然也不会放任交趾继续游离于大宋之外。

经过数年征讨,先后更换了两任主帅,交趾重新归入大宋境内,在几十年的分离后再一次成为了华夏的一部分。

赵匡胤想到这里,心中越发得意。

“反正这一次的评分,朕和大宋肯定是要扬眉吐气!”

无论是科举还是商贸,大宋在历朝历代本就是领先的。

最大的短板是军事,在于开疆拓土。

这些年,赵匡胤凭借着金幕的帮助,补上了这块短板。

在他看来,现在的大宋,强得让人害怕!

赵匡胤想到这里,也不由感慨出声:

“金幕真是神乎其神,是华夏祖宗们对大宋的庇护啊。”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表情平静,看着面前的刘秉忠。

“哈拉和林那边的战事结束了?”

刘秉忠毕恭毕敬地开口:

“回陛下的话,所有的叛军都已经被剿灭了。”

忽必烈闻言表情和缓了不少,揉了揉太阳穴,叹息一声。

“没想到咱们大蒙古国的老家,反而成为了如今最大的隐患。”

哈拉和林是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的都城所在,其后的每一代大汗都是在哈拉和林被黄金家族四大后裔和诸多宗王推举登基,直到忽必烈为止。

蒙哥大汗死后,被宗王们在哈拉和林推举为新任大汗的是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

从华夏惯用的历史角度来说,忽必烈更类似朱棣,属于地方上的藩王夺嫡。

也正是因为忽必烈破坏了一直以来哈拉和林推举帝国大汗的制度,他击败阿里不哥之后,蒙古帝国就正式分裂成大元王朝和四大汗国。

忽必烈不敢定都在哈拉和林,不仅仅是因为哈拉和林距离中原、江南这些元朝的统治核心区太远。

更重要的是,忽必烈用来争夺天下的班底并不是哈拉和林的蒙古人,而是河北、中原为主的蒙、汉、辽后裔。

所以位于漠北的哈拉和林只是大元帝国的“旧都”,地位不但比不上位于河北的大都,也比不上位于漠南的上都。

但哈拉和林的象征意味实在是太重要的,谁占据这个地方就意味着能获得成吉思汗的“正统”。

而且哈拉和林距离窝阔台汗国(已灭亡)、察合台汗国还有金帐汗国的边疆都很接近。

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正好都是敌视大元帝国,支持阿里不哥的,只有位于波斯那边的伊尔汗国才是大元的盟友。

故而,忽必烈不得不在哈拉和林派驻重兵。

于是问题又来了,哈拉和林位于漠北,天高皇帝远,万一这支大元重兵的守将跟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勾结,背叛了大元怎么办?

忽必烈对此的解决方案是,派皇族镇守,主要是自己的弟弟或者儿子。

然而,问题依然还是没有解决。

这些镇守哈拉和林的皇族大将,他们同样也有继承大元帝国皇位,乃至继承蒙古帝国皇位的资格!

而且哈拉和林是蒙古帝国的老巢,守旧的思想极为严重,一直以来都对大元朝廷汉化的方针极为不满。

前不久在得知忽必烈废除了四等人制度,全面推行汉化之后,哈拉和林就爆发了一场以“恢复旧制度,重现成吉思汗荣光”为口号的叛乱。

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也果断参与其中,给叛军不少明里暗里的支援。

好在忽必烈这边的朝廷兵马拥有着强悍的火力,在火枪和火炮的帮助下,用一年多的时间总算是把这一次的叛乱给镇压下去。

只是这一次的叛乱虽然搞定,但问题的核心依旧还在那里,没有被解决。

这就是让忽必烈头疼的地方。

刘秉忠沉吟良久,缓缓开口道:

“陛下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忧,在臣看来,不出二十年,哈拉和林就不会再是大元的的心腹之患了。”

忽必烈怔了一下,惊讶地看着刘秉忠。

“刘卿家,怎么说?”

刘秉忠笑呵呵地指了指金幕。

“陛下难道忘了,您拥有这件华夏历代王朝的神迹吗?”

“火枪火炮,让朝廷这边的军事力量远远胜过漠北和察合台、金帐诸汗国。”

“再加上商业贸易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朝廷汉化之后天下民众的归心。”

“过个二十年时间,大元就是无可争议的华夏王朝,拥有华夏万民的支持和举世无双的强悍国力。”

“到那时,您甚至可以讨平其他三个汗国,重新让大蒙古帝国归于一统。”

“小小哈拉和林,又怎么会在您的话下呢?”

忽必烈愣住了。

消灭其他汗国,重新一统大蒙古帝国?

元朝和四大汗国

这绝对是忽必烈内心之中最渴望的想法。

但一直以来的他都很清楚,他的大元确实没这个实力。

这个念头一直被忽必烈深藏心里,时间多得太久,以至于他都遗忘了。

直到今天,刘秉忠说起此事。

忽必烈突然发现,刘秉忠说得一点都没错。

只要大元继续强盛下去,灭亡其他三大汗国,重建大蒙古帝国不再是梦,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忽必烈身体剧震,这一刻茅塞顿开。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这位大元开国皇帝喃喃自语。

“原来真正能重现大蒙古帝国的,并不是哈拉和林那些守旧派死抱不放的‘弱肉强食’,而是汉化!”

“是让蒙古文化融入到华夏文明之中,相辅相成,让两者都变得更加强悍,才能缔造出一个代表华夏文明的大蒙古帝国!”

“朕悟了,朕终于悟了!”

忽必烈欣喜若狂,忍不住仰天长笑。

刘秉忠带着笑意,对着忽必烈行礼:

“恭喜陛下顿悟,此乃大元之福,所有蒙古子民之福。”

“亦是天下汉民之福,华夏文明之福!”

忽必烈笑完后,双目炯炯地看着刘秉忠。

“刘卿家,你拿一个章程出来。”

“朕要彻底地在所有土地上推行汉唐制度,要用真正的郡县制来取代现在的包税制。”

“朕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大元成为真正的华夏文明帝国!”

刘秉忠表情一肃,沉声开口:

“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忽必烈心情畅快,看着面前的金幕,嘴角带着笑意。

金幕,果然不愧是华夏文明的神器。

遵循金幕的指引,就会让自己的王朝变得越来越强大,也会让华夏文明变得越来越昌盛。

这是双赢!

忽必烈突然笑道:

“说起来,朕还要感谢乾隆和大清皇族呢。“

“若非是他们给朕表演了一个如此好的反面例子,朕还未必能下定这个彻底汉化的决心。”

在场的群臣闻言,齐声道:

“陛下圣明!”

同样是华夏的异族王朝,大清的经验教训对大元来说是无比宝贵的。

看完乾隆篇盘点视频之后,不仅仅是忽必烈,而是所有大元的蒙古大臣、契丹大臣以及色目大臣都被震撼了。

他们很清楚,像大清一样排斥和打压华夏文明是没有前途的,只会让大元衰落,让子孙后代们被欺辱。

只有主动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大元才能持久昌盛,作为大元的臣子们才能世世代代保证荣华富贵。

当然,朝廷中不可避免的也会有一些死硬的守旧派。

但大势滔滔,有了金幕盘点视频中的铁证如山,这些守旧派根本无法掀起什么像样的波涛。

大明世界之中,浑身披挂甲胄的朱棣,大踏步地走入了大殿之中。

人还没到,浑厚的声音就响彻大殿。

“父皇,儿臣胜利归来啦!”

朱元璋原本满脸笑容,但看到朱棣得意洋洋的模样,嘴角不由一抽。

这老四,怎么每次都这么欠揍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