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频言情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 第964章 卢象升抚治郧阳

第964章 卢象升抚治郧阳(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964章卢象升抚治郧阳

这卢象升卢老爷虽然在三月份抵达了郧阳府就任郧阳巡抚,但是人家卢老爷可没空去搭理铁营这帮流寇。

因为这卢老爷的主要责任并不是剿贼而是治理地方,剿贼那是湖广巡抚和五省总督的事。

这郧阳巡抚其实正式名称应该叫做“郧阳抚治”,全称叫做都察院右副(佥)都御史巡抚郧阳、襄阳、荆州、夔州(四川)、邓州(河南南阳府)、兴安州(陕西汉中府)等地军务、治理地方、兼理粮饷。

郧阳抚治含权量最重的一个差遣不是“抚军”,别看这郧阳巡抚的辖区地跨楚、陕、豫、川四省,但这几个地方的驻军加起来估计还不到五千人。

而且那襄阳、荆州的驻军同时又受湖广巡抚的节制,所以这郧阳抚治的兵权实际上没有多大,大的是他那差遣后面的“治理地方”。

这个差遣大明朝的所有总督基本上都没有,有这个差遣的大明巡抚也没有几个,只要挂上这个差遣的话也就代表着巡抚可以名正言顺的干预政务。

可不要小看了这一点,这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言不顺那就事不利,有了名分办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

虽然这大明朝的督抚就没有不干涉地方政务的,但是这督抚说到底是偏向于军事方面的职务,对于地方政务仅有监督权而无行政权。

这些督抚们干涉地方政务也不过是利用个人的威望和影响力,而并非是大明朝这个体制所赋予的权力。

如果督抚遇到一些比较强势的布政使、按察使的话,那这督抚的话也一样不好使。比如那山西布政使杜乔林就因为粮饷的问题和山西巡抚公然在巡抚衙门里打架。

但如果巡抚一带挂了这“治理地方”的差遣,那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行使其手中的行政权,而不需要去借助个人的威望和影响力。

所以这地方上的官员对于抚治的政令那就必须得无条件的执行,不执行那就抗命属于是犯罪。

...

这朝廷也是考虑到郧阳这地方地处于四省交界处且此地也属于是造反老区,所以必须得派一员猛将镇守才行。

这放眼大明朝能够带兵打仗且清正廉洁有能力的官员也就这卢象升等寥寥几人,所以卢象升便被派到了这郧阳府当抚治。

不过等待卢象升的也是一个烂摊子,但这郧、襄地区的烂摊子也不是他的前任蒋允仪一个人的责任,真要追究起来根子则是在明初的。

朱元璋得国之后为了防止户口流失老百姓脱离官府的掌控,所以便下了“禁山令”,也就是禁止老百姓进入山区讨生活,以免脱落朝廷的控制,使得国家的人口资源流失。

但这明代不管是行政条件还是技术条件都相当的落后,这哪怕是在后世都不可能完全禁止,所以朱元璋的这道禁山令基本上形同虚设。

那郧、襄地区位于秦岭、大巴山系,地处四省交界处,所以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川、陕、楚、豫四省穷苦百姓最后的出路。

自永乐年间以来,便有大量破产的农民流动到郧、襄地区的山区中开荒种田过上了不受官府盘剥的生活,直到成化年间据朝廷统计流入到郧、襄山区的流民差不多有一百万之多。

朝廷面对如此多的流民脱落掌控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在成化元年明朝下令湖广、河南两省的官军进剿郧襄山区,将这些流入到山中的流民驱逐回原籍。

这些山区中生活的流民自然是不愿意回去继续受官府的盘剥,于是便奋起抵抗,但很不幸被官军给镇压下去。

明朝官军为了报复郧襄山区的流民反抗,于是便在郧襄山区实行了血腥的报复,官军在此地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屠杀流民。

据有些史料记载明总督项忠在郧襄地区屠杀了流民多达六十万之多,杀的汉江之水都被无辜流民的鲜血所染红。

虽然这个史料的记载有些夸大,但毫无疑问,明军在郧襄山区丧尽天良的大规模屠杀流民则是不争的事实。

这明朝虽然在郧襄山区搞大屠杀,但终究是止不住老百姓往山区内流动,所以明朝最终放开了禁山令允许破产农民入山讨生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