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世俗帝国建立99(2 / 2)
这是小将军们从山匪的牢记中解救出的残废几人口中得到的故事,或者确切说是他们的经历。
不过主公给自己的长辈们是提升血脉,根本不用服用气血大药,肉身一强大,仙人的低级丹药也可服用,这就是老兵和老寨主们的幸运之事,宗师级别可以与炼气士对抗,直接上升到仙人高度。
这样一来,只要他们立了足够的功劳,老兵和老寨主们就可以厚着脸皮求主公,降下一场血脉提升的神迹!将来成为像护道人那样的高手,甚至成为大宗师和仙人的筑基境界对抗,守护家人,守护这片土地。
夜色渐深,三小将带着队伍缓缓下山。月光洒在他们的身上,为这场惨烈的战斗画上了一个句号。而那个默默守护他们的护道人,也将继续隐藏在平凡的外表之下,等待着下一次危机的到来……
而这一场看似平凡的战斗却蕴藏着危机,好在化解了,也将成为他们自己在新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开端,核心意义就是一定要苟,不能强出头,否则小命就没了,没成长起来的天才都是烧材!
王语嫣坐在篝火旁,望着跳动的火苗,耳边是车夫们谈论家乡的低语。她轻抚着圣旨,忽然意识到,这道看似荣耀的敕令,何尝不是束缚她的枷锁?
但在这乱世之中,又有谁不是在枷锁中寻找出路?火光映在她脸上,忽明忽暗,恰似她前途未卜却又充满希望的商路征程。
在旁人眼中,她举止优雅、谈吐不凡,腰间的圣旨更是昭示着她与新国皇室的紧密联系,妥妥就是新国秀女的热门人选。而她也正是利用这层看似荣耀的身份,在齐国商界迅速崛起,未来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的想法正悄然奠定根基。
远处的喊杀声进入商队众人耳中,大家紧张起来,起身抽出兵器,护卫在商队旁。王语嫣叫来向导,赵国本地人,“小姐,不用担心,这是新朝的小将军在剿匪,这些山匪很是可恶,以往可是没少劫掠商队!”
然后又兴高采烈地说道,“现在碰到了小将军们,他们可倒了大霉,经常被追着屁股打,这不老窝又被端了,看来全部被擒了。”
王语嫣心中一动,等到这次商队赚了钱,一定购买粮草,送到小将军那里,表达心意,如果能搭上关系,也多一份保障。
与此同时,在新国的军营之中,气氛凝重而压抑。主帅王儒帅身着玄色战甲,站在巨大的沙盘前,目光如炬地凝视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摇曳的烛光洒在他刚毅的脸庞上,将他的影子投射在斑驳的墙面上,忽明忽暗,宛如他此刻捉摸不透的心思。
“大帅,赵国又派使者来谈交换俘虏的事。”副将匆匆走进营帐,将一份文书递到王儒帅手中,“他们似乎对我方的军功制度很感兴趣。”
王儒帅接过文书,随意地扫了一眼,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嘴角渐渐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让他们感兴趣去吧。”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牛大力师徒的事,传得越神越好。”话音落下,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那是一个暴雨如注的日子,天空仿佛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倾盆大雨无情地砸向大地。泥泞的战场上,赵军的重骑兵如同黑色的钢铁洪流,气势汹汹地冲来。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新国军队要溃败之时,一群身着粗布麻衣的伙头兵,手持长杆,如鬼魅般从侧翼杀出。雨水和泥浆让地面变得异常湿滑,赵军的重骑兵陷入泥潭,进退两难,瞬间成了任人宰割的活靶子。
牛大力师徒带领的这群伙头兵,凭借着出其不意的战术和顽强的斗志,竟然破了赵军精锐重骑兵给,创造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奇迹。
名声、利益和权利一样不少,带动别国的世家、商人,甚至普通人一起聚起来,攻城立军功。彻底改变阶层,为了后代的明天,普通人也拼了。涌现出许多牛大力师徒一样的英雄,还有大批的追随者。
他们的全体野望就是追随新国皇帝,将其它国家都并过来,不然不够分的,如果真的形成了不同国家的世家、商人、富户乃至普通人,力气都往一块使,到时几国、十几国合并成一个帝国。
帝国一成,他们的权势和利益将继续扩大,向东向西有大片的土地和大量大小国家可以攻占,当城主,目之所及都是新国的土地!
三日后,皇帝王新在太极殿召见众世家。当他宣布“凡在赵国之战中立下军功者,可获封城主,掌管一城赋税”时,大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叩拜声。张承业望着王家空荡荡的席位,握紧腰间的雁翎刀——这不仅是对仇敌的复仇,更是新朝帝王重塑秩序的开始。
散朝后,皇帝单独留下张承业。“你可知朕为何留你?”皇帝凝视着远处的烽火台,“因为你让朕看到,世家并非不可控。”张承业单膝跪地:“臣愿为陛下手中之剑,斩尽一切阻碍。”
这场权力的博弈,表面上是张家与王家的生死较量,实则是新朝帝王对世家的一次精准试探。当世家们怀揣着开疆拓土的野心奔赴战场时,他们不会想到,自己早已踏入帝王精心设计的棋局。
而那座被封闭的王家老宅,在风雨中逐渐坍塌,成为了权力更迭的无声见证。
数月后,边境捷报频传。新任城主们在城楼上俯瞰繁华商路,手中的地契还带着墨迹。他们或许忘了王家的下场,但绝不会忘记皇帝在庆功宴上说的那句话:“这天下,容得下你们的野心,前提是——要与朕的野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