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召唤猛将 > 二百七十九 凌云阁与紫金阁

二百七十九 凌云阁与紫金阁(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有句话叫做“小别胜新婚”,纵然贵为天子也有七情六欲。126shu◎,

并非刘辩不想和妻儿亲热,怀抱温香软玉的娇妻,逗弄着天真无邪的爱子,肯定要比孤枕独眠让人愉快的多。

但刘辩觉得,自己既然打算给卢植一个风风光光的大葬,而且迢迢两千里从北海返回了金陵,就要争取把一切做的尽善尽美,无可指责。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如果自己和任何一位嫔妃同床共枕,就算什么事情也不做,只是闲话家常,只怕传到外面也会变味。分居了四个多月的小夫妻久别重逢,若是说什么事情也没干,肯定难以让人相信。

既然如此,刘辩又何必因为一件小事,让自己送给卢植的葬礼而染上污点?所以才谢绝了冯蘅的邀宠,选择独自一个人到昭阳殿夜宿。

实事求是的来说,卢植虽然有功劳,身为三公也有地位,但仍然不足以让天子对他的葬礼如此慎重。刘辩之所以如此煞费苦心,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卢植的名声!

自从武帝时期,董仲舒上书天子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就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天下的学子几乎十有**都研习儒学,甚至所有的读书人都被称之为“儒生”,不管你钻研什么学问的,统统称之为儒生。

最近的几十年,大汉朝最大儒学大师是马融,也就是刘协手下的大臣马日磾的父亲。马融在灵帝时期,以官在这一天臂缠缟素,以示对卢植的追悼。而且在这一天,汉军不得主动发起战事,违令者军法处置。

郑和小心翼翼的提笔拟定了天子的口谕,随即连夜派出使者,出了乾阳宫,离开金陵城,四面八方的送往各地。

次日,刘辩早早的来到了太极殿,接受众臣的朝拜,举行久违多时的早朝。

文武百官在黄琬、孔融的带领下,分立两旁作揖施礼,山呼万岁。文官方面以孔融、刘基、陆康、鲁肃、王朗等为首,武将方面则是太尉黄琬领衔、下面依次站着孟珙、周泰、关胜、廖化等人。

待百官奏事完毕之后,刘辩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决定在钟山上修建一座专门埋葬功勋大臣的陵园,由朝廷出资建造维护,称之为“忠义陵”。

除此之外,还要在秦淮河畔选择一山清水秀的地方建立两座阁楼,分别为大汉朝的文臣武将树立雕塑,著书立传,以表彰其功绩。

光武帝有云台二十八将,汉宣帝为了表彰大臣也设立了麒麟阁十一功臣,后来的李二也为大唐的二十四开国功臣设立了凌烟阁。所以刘辩也打算借鉴这样的形势,激励自己手下的文武大臣。

一开始,刘辩只是想设立一座阁台,但考虑着自己手下的人才太多,这可是集合了一千八百年的精英,若只是仅仅收录二十人或者三十人远远不够。但若是收入的太多了,又显得身份不够尊贵。

如此思前想后一番,刘辩最终决定修筑两座这样的阁楼,分别收录功勋卓著的文武大臣。武将入“凌云阁”,文臣进“紫金阁”,全部用青铜仿照真人画像做出一比一的雕塑,外表以黄金镶镀。在脚下刻一块石牌,寻找书法大师为之泼墨立传。

刘辩把自己的构思说完之后,朗声道:“卢卿功勋卓著,当为入紫金阁第一功臣,朕马上安排人选,开工建设!”

听了皇帝的决定,满朝文武无不慷慨激昂,做官到了这个地步大多是追求名垂青史,流芳千古,而皇帝现在的决定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当下纷纷跪倒在地,高呼万岁:“陛下圣明,如此厚待臣子,吾等岂敢不誓死为大汉朝廷效命?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未完待续。。)

ps:今天周一,求一下月票及推荐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