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8章 非洲生存守则(二)(2 / 2)
西非那边有‘Kh’,东非这边则是‘胶水’泛滥。
萧鹏去肯尼亚找老王的时候就开了眼。
和萧鹏住在沙漠里不同,老王住在内罗毕。
内罗毕那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和人们想象中不同,那里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灯红酒绿之下尽显繁华,被称为‘东非明珠’
但是就这样的地方,在街上经常看到一些瘦骨嶙峋的人手里拿着一个瓶子跟丧尸似的,走路姿态东倒西歪,脚步虚浮精神萎靡。
这就是吸食‘胶水’的结果。
至于这些‘胶水’是什么呢?
就是普通的工业胶水,主要用在油漆、燃料和强力胶里。
但是这种工业胶水里含有‘甲苯’,这是一种有机溶剂,被吸入人体后会抑制神经中枢,通过麻痹神经在制造短暂的愉悦感。
于是含有甲苯的物品在东非都变成了畅销DU品,什么航空燃油、防冻液、工业胶之类的在那边都成了畅销品,直接私下自制燃油的黑作坊比比皆是。
这种‘胶水’是从肯尼亚开始的,而现在不断发展已经席卷整个东非到了南非,甚至扩散到了亚洲。
在尼泊尔等国家现在这种‘胶水’也逐渐流行了起来。
在龙国,不管是防冻液、工业胶之类的都很容易购买,这绝对是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
“那蝗虫为什么不能吃?”亚历山大不解。
萧鹏笑道:“我是说非洲的蝗虫不能吃,没说龙国的蝗虫不能吃!”
亚历山大不解:“同样都是蝗虫,为什么你们国家的能吃,非洲的不能吃?是品种不一样吗?”
“是啊,确实是品种不一样。”萧鹏道:“但是这并不是这里蝗虫不能吃的主要原因。”
非洲这边的蝗虫是‘沙漠蝗虫’。
这种蝗虫其实在非洲和中东很常见,专门挑选干旱的地方扎堆。平时基本上都是独来独往或者小群扎堆。而且在非洲和中东吃蝗虫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亚历山大说的那样,非洲到处都是卖蝗虫的集市。
别说非洲了,就算是中东这玩意都很常见。
去麦加朝觐的就会留意到那边经常能遇到炸蝗虫的摊贩。是那边常见的零食小吃。
但是这种蝗虫真的不是随便都能吃的。
雨季的时候沙漠蝗虫会扎堆行动,体色也会从土黄色变成粉红色最终变成黑黄条纹,而这时候的蝗虫体内就含有毒素。
沙漠蝗虫聚集之后只要遇到危险就会分泌苯乙腈,如果死后苯乙腈就能转化成微量的氢氰酸。
这个氢氰酸是什么呢?
犹太人很有发言权——二战时期德国人在集中营里用的就是这玩意!
吃了这样的蝗虫?轻的进医院,重的去天堂。
亚历山大恍然大悟:“哦,也就是说你们国家吃的蝗虫没毒,这里的蝗虫有毒?”
萧鹏摇头:“谁说的?我们吃的东亚飞蝗和沙漠蝗虫一样,也是有毒的,只不过毒性没有这里的沙漠蝗虫毒性强。”
“等下!”亚历山大突然想起来什么:“不对啊!你在中东没少吃炸蝗虫啊,我第一次吃那玩意就是我们在吉达的时候你们俩买的,那不就是沙漠蝗虫吗?而且我没记错的话那一年蝗灾,沙特到处都是卖那玩意的!你们也没少吃啊!”
杨猛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说你是不是耳朵有问题?萧鹏说了,是非洲的蝗虫不能吃,不是说沙漠蝗虫不能吃!”
“同样的蝗虫,同样都是沙漠蝗虫,为什么在沙特能吃,在非洲却不能吃?”亚历山大有点儿懵。
萧鹏倒没有兜圈子,直接给出了答案:“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