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尾声的余波【十】(2 / 2)
徐丽:“嗯嗯。”
王小虎:“前天中午我走那么早其实不是想去买尺子。”
徐丽:“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当时是说要去买2B的考试专用铅笔了吧?”
王小虎挠头:“啊?我是说买铅笔?”
徐丽:“你可以再好好回想一下。”
王小虎尴尬:“果然说假话容易忘记。”
徐丽乐:“知道了。”
王小虎咳咳:“我不是要去文具店,我是想去小花园,晚上也不是想去扔垃圾”
徐丽:“想去看看有没有小猫吃你放的猫粮。”
王小虎:“嗯,昨天中午我提前出门也是为了去看看。”
徐丽:“你把猫粮放在哪了?”
王小虎:“咱家车位后面的箱子。”
徐丽点点头,这就全体对上了:“前两天只能见到猫粮变少,今天终于见到小猫了。”
说到上午,王小虎现在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妈你知道吗,我和车琳一直都以为错了,我们一直认为最近一直是小白猫在吃我们放的猫粮,结果今天我们发现原来是两只很小的小花猫在吃。”
“它俩只有这么一点点大。”
说着王小虎用手比画起来,可怎么比画他都描述不出他看到豆花豆包时的感觉,“妈你看!”
王小虎拿出手机找到相册打开,徐丽凑过一看,确实是两只小猫,很漂亮的两只小猫。
虽然她没有养过猫,但只凭肉眼她都能看出两只小猫应该才两三个月大的感觉。
“妈,它俩是不是很可爱。”
“比你可爱多了。”
“哈哈哈。”
王小虎接着指向屏幕解释道:“妈,这个脸圆一点叫豆包,这个头上有朵小花图案的叫豆花。”
徐丽露出笑意:“豆包和豆花。”
王小虎嗯道:“嗯啊,豆包是车琳起的,豆花是我起的。”
说着小虎哥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小豆花晃晃悠悠朝他走来的样子,丝毫没有任何防备地用小舌头舔他手指,用头轻轻蹭他。
那感觉给他带来的感动他无法用语言形容。
他只希望豆花和豆包在下一个冬天到来时不再流浪,就这么简单。
并且他确定这和车琳没有任何关系,相反他还要感谢车琳,如果不是车琳,他恐怕根本没有机会体验这样的情绪。
这种情绪里高度浓缩着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
徐丽:“所以下一步计划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开口。”
王小虎:“谢谢老妈,不过在这之前我还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
徐丽笑:“还有事情啊。”
王小虎认真地点了点头。
徐丽:“说吧。”
片刻,王小虎:“妈,两只小猫我都很喜欢,但是相比而言我更喜欢豆花,之所以我想两只都养,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车琳不方便把豆包带回家,我想帮帮她。”
不等老妈开口,王小虎继续说道:“妈,这不是车琳的主意,是我自己的想法。”
一顿,“当时我们说可不可以把小猫带回家,她说再等等吧,我说还等什么啊,万一等两天小猫不见了怎么办,他们那么小,万一再出什么意外。”
“结果车琳叹了一口气说那也没办法,但我真的能感受到她非常想把两只小猫带回家,只是因为她家里不方便,她家里还有一个很小的弟弟,所以”
听到这里徐丽心里又被狠狠扭了一下。
“知道了,别说了、”
说着徐丽直接起身:“我们现在就出发。”
王小虎一愣,抬头结巴道:“不是妈你也要去?”
徐丽理所当然道:“你知道养猫之前需要准备什么吗?”
王小虎:“不就是猫粮和猫砂吗?”
徐丽:“你知道它们究竟多大吗,应该吃什么样的猫粮,成年人吃的东西幼儿能吃吗?”
王小虎:“额。”
徐丽:你知道它们在外面流浪那么久是不是有什么健康问题?它们是不是需要去做一点检查?它们是不是应该先打疫苗?”
王小虎不会了,但他能感受到带着老妈一起去绝对是一个正确选择。
“妈咱们走!”
这一刻,小虎哥竟然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内心从未如此坦然。
“车琳人现在在呢?”
王小虎:“她就在小花园看着豆花和豆包呢。”
徐丽加快动作:“从你回来她就一直守在那?”
王小虎:“昂,我俩都怕再回来的时候小猫不见了。”
徐丽:“赶紧穿衣服去。”
母子二人去往现场的路上,王小虎又和老妈絮叨了许多。
他像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身心一样,他第一次发现原来真实地分享自己是一件如此让人开心的事情。
不只是开心,他还有别的发现。
他发现在分享整个事情的过程中,他更加看清了自己在这件事上扮演的角色。
一个很真实的自己。
他并不是为了从车琳那里换取什么,而是他真的发自心底地想去做一件事。
没错,作为大猫,他应该为小猫们做点什么。
再次走进云开苑的东门,不同于昨天的偷偷摸摸,今天的母子二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王大猫同学感觉他又找到了新的素材和感受,不过会不会把这个感悟写进下一次的作文,这一点他还不确定。
寻找真实的自己,或许这就是分享的意义吧。
粉丝会现场。
“哗——————”
热情的掌声几乎要把小小的活动现场掀翻。
梁山:“感谢李老师的分享。”
李安摆手:“谈不上分享,只能说一点现阶段的个人感悟吧,谢谢大家。”
“哗————————————”
梁山:“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可以接着刚才的问题再深入一点吗?李老师。”
现场一瞬更加躁动。
小花园。
得知徐丽阿姨要一起,小车心里一万个感动,可是王小虎中午电话里说徐丽阿姨今天很忙。
“谢谢阿姨,谢谢阿姨,我已经查好了,您放心我们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