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有人听到了,有人听懂了。(1 / 2)
“哗——”
送给车琳的出场掌声并不大,远没有赵梦甜和蔡丰年出场时那般大,甚至听起来还不如第七位登场选手时的动静。
尽管王小虎和季洋的手都拍红了。
大概是刚才蔡丰年下场的时候,现场观众太卖力了,导致这会儿有带没劲儿了?
总之车琳出现在舞台那一刻,便自顾自地朝着正中央的那台钢琴走去,管他掌声大小。
也许是紧张的缘故,今晚她的步子迈得有点快。
台下的大多数观众还没来得及反应,视野里一道黑色闪电穿过一般。
停步,抚琴,转身,鞠躬。
完成所有出场礼仪,她坐到钢琴前开始调整琴凳高度。
两次抬手身体前倾找手臂推感,在确定找到最自然的坐姿之后,她掏出了她的手帕。
擦键。
摄像机镜头下,她认真地擦起了琴键。
看过昨天比赛的观众对此并不陌生吗,这名发型酷似男生的小姑娘昨天就上演了这一幕。
昨天不耐于等待的观众今天都安静地等待起来,因为比起外形,这位小姑娘给他们留下的更深印象是昨晚的演奏。
今天的新观众中自然又有不难烦的人,觉得这个小孩故弄玄虚。
人家刚才那两个天才般的孩子上台也没有那么多事,就你事多。
这类人从来都不在少数,尤其是再懂点钢琴音乐,那心里更是把嘲讽拉满。
人家两孩子弹的是正儿八经的贝多芬莫扎特奏鸣曲,你这弹了個什么,一个小品而已。
至于吗。
不过在听到主持人的报曲之后,林幽幽是诧异的,她没想到李安还让车琳弹这首帕格尼尼,她原以为李安有什么后手的大招。
最近她没有和李安聊过蓉城杯,但是昨天下午她和老汤吃饭的时候老汤说李安对车琳这次蓉城杯抱有很大期望。
李安是怎么想的?
看着还在擦琴键的车琳,林幽幽心里不禁发问。
如果只是这首别尔科维奇的帕格尼尼,恐怕车琳已经没机会冲击前二了。
李安的愿望一定会落空。
很简单,从曲目级别看,车琳已经处于绝对劣势,更不用说另外两个孩子的发挥。
林幽幽客观讲,用车琳蓝天杯决赛的发挥对比今晚蔡丰年和赵梦甜的发挥,车琳无论从技术的扎实程度还是演奏经验都差了许多。
尽管那天车琳是带病上场,可即便给车琳再加上五分的技术分,那也打不过。
李安绝对清楚这一点,所以林幽幽不懂,为什么还让车琳弹这首帕格尼尼。
还是说李安在这首曲子里做了什么安排?
林幽幽知道李安爱搞些花活,可他不清楚李安清不清楚这是蓉城杯,不是他们圈地自萌的蓝天杯。
还是说车琳最近又有突破?
可距离蓝天杯才过去不到半个月,车琳就算有些进步,又能进步到什么程度?
林幽幽把所有的可能都想了一遍,她有些遗憾,对于这位和她儿时格外相像的小姑娘,她心里是有些偏爱的。
她希望车琳能在今晚的比赛中拿到一个耀眼的成绩。
可现在来看,这已经是一个死局。
安静的现场偶尔响起一声咳嗽,各式各样的目光齐齐落在舞台钢琴前。
不止林幽幽持不乐观态度,魏三碗也为小车捏了把汗。
爱屋及乌,车琳得叫他一声师爷,他内心也希望车琳在今天的比赛一鸣惊人,可李安这个兔崽子怎么就偏偏没给孩子换曲子,他心想自己当时多问一句就好了。
老汤本来信心满满,可听了赵梦甜和蔡丰年,他没那么有信心了
“县长。”他斜过大半个身子,“你输了。”
吴复生一半心思在舞台,一半心思在卫生间,哪里还顾得上赌约,无论车琳能不能拿到第一,他今晚都要和金佳琪表白。
“未必。”吴复生小声回了一句,接着扭头看向音乐厅单号入口,心里有点着急,怎么还没回来。
未必?
老汤收回身子,目光重新转向舞台,他觉得吴复生过于乐观了。
吴复生的未必,还真不是盲目乐观。
从车琳有别于前三次比赛出场的状态,他就感到了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或者说是他最熟悉的登台感觉。
前三次比赛出场,车琳步伐稳健,慢慢吞吞,看着根本就没有给人是来参加比赛的状态。
但是今天,车琳出场的速度非常快,步伐略显紧迫,整个人的神经都像是紧绷的。
有人会说,这下完了,还没开始就紧张,这一会弹起来指不定会出什么问题。
别急,吴复生还没说完,车琳虽然看起来是紧绷的,可上台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步骤有条不紊。
这说明车琳并不是因为慌乱的紧张,而是状态。
演奏开始之前,车琳的状态就起来了。
这种感觉吴复生太熟悉了,因为他每次参加决赛入场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
他合理猜测,此刻现场没有一个人比车琳自己更渴望拿下这一城。
所以他说未必,乾坤未定。
另外他还得说一句,赵梦甜和蔡丰年固然已经很优秀,但是两个孩子身上都被一种共同的东西捆绑着。
而车琳身上至今他还没看到过。
当然,最后还得看评委席上的六个人,不过他觉得李安应该想明白了一些问题。
观众席中央区域,潘越依靠着座椅跷着二郎腿,看起来有些吊儿郎当的,望着舞台的目光说不出是玩味还是别的什么。
这孩子擦的是真仔细,他心说,果然是小怪物的打乱斗啊,想来这位就是李安老师的学生了。
可以说是师生二人的神情举止一模一样。
李安星海杯的每一场比赛他都看了,不过这里得说一句,开始可不是他自愿看的,是有个不讲理的人硬逼着他看的。
说得一点也不远,就是他上次去燕京,在一个有趣的地方看完了李安所有的比赛视频。
所以看到车琳出场,他就感觉这是李安的学生。
他心里赞叹,终于出现了一个水土不服的孩子。
六千万这个数字是别有用心的人在他妈逼的暗中使坏。
但骂归骂,以华音协2020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华国琴童人数也早已迈过了3000万的大坎。
有家长调侃,孩子班上40人,学钢琴的占一半,登台表演要摇号。
这庞大的数据背后,是琴童竞争白热化的体现。
常态化的比赛和考级在媒体鼓吹的焦虑中终于为这片艺术土壤制定出了一套游戏规则。
要想在这儿获胜,你就得先适应水土。
要说中国的孩子就是有特别的天赋,在学习这一块,拿捏的死死地。
就连刚才那两个资质极佳的孩子也未能幸免。
“曾啊,”见舞台上的车琳收起手帕,潘越起身坐正,凑近眼镜妹小声道,“帮我把这个现场录下来。”
眼镜妹拿出手机,打开摄像模式对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