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小看了胡季犁(2 / 2)
不过对于这一点,黄元寿也不打算深究,现在安南变化很多,必须先告知皇帝,问问皇帝的意思。
萧钺拿出了一份文书,递给黄元寿:“在这人身上取出了一份文书,是安南皇帝写的国书。”
黄元寿接过文书看了看,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倒是小看了胡季犁!”
高令时、梅鸿等人凑上前。
梅鸿眉头一皱:“昏君自决,王朝当变。安南愿重为大明藩属国,祈求大明皇帝册封陈颙为王,以继承王位……这家伙,竟想借这次动荡之机,重新加入宗藩之内?”
高令时郁闷不已:“最头疼的是,咱们拿到了这份国书。现在递给皇帝不是,不递也不是。”
将这份安南国书给朱元璋,朱元璋就会面临一个困难的选择:接受安南重新加入宗藩体系,自然而然的,也要接受其朝贡,派遣使臣,相应的,都是大明的小弟了,再封锁人家沿海不合适吧?
可不接受安南的请封,安南就可以拿此事做文章,指责大明仗势欺人,不睦邻友好,求和都不准,欺人太甚,内可以团结百姓应对大明,外可以破坏大明在南洋诸国心中的形象。
黄元寿看着愁苦的高令时、梅鸿等人,轻松一笑:“这种事交给陛下决断便是,大局之下,这点计谋算什么,相信陛下会有计较,咱们就不用担心这些了。当下最重要的,是完善沿海布局……”
“此间事,就让张满带人回去一趟奏知陛下吧,其他人,分散船队,扼守这一片海域,看好了,不能让任何一艘船再跑到大海之上。还有,告诉途经此处的商队,日后若是遇到风暴,在南洋水师的庇护之下,可以登陆安南沿海之地避难……”
高令时、梅鸿等人应声领命。
旧港。
航海侯张赫看着黄元寿差人送来的文书,对茅鼎、杜蔻等人道:“看着吧,若是没什么意外的话,十一年之内胡季犁绝对会动手。”
之所以是十一年,是因为陈颙今年七岁,成年之前若不拿捏了,成年之后就不好拿捏了,反而容易被人拿捏。
茅鼎笑道:“安南是一块好地方,水稻一年三熟,这可是福泽之地。若是土豆也能做到一年三熟的话,咱们也不用如此眼巴巴地盼着吃顿土豆宴了。”
张赫摇了摇头:“咱们盯着安南,可不是为了水稻,而是为了告诉南洋诸国,与大明为敌,勾结倭寇的下场只有一个。现在不收拾他们,不意味着日后不收拾他们。这些事交给黄元寿来办就是了,现在,还没有西洋的消息传来吗?”
杜蔻见张赫看过来,赶忙说道:“西洋的消息还停留在古里,再向西,商队的消息越来越少。去年八月,船队护航了一支商队进入西洋,目的是遥远的天方。按照日子来推算,他们也应该到了天方了。”
张赫目光中透着几分忧虑之色。
这一次前往天方的船队可不是寻常人,他们肩负的使命也不一般,带头的是黄时雪,那个女人是奉了顾正臣的命令出海看西方世界的。
大航海的成功,让水师与朝廷不仅有了看到澳洲、美洲的视野,还有了探寻西方世界的心思。
在顾正臣看来,大明即便不开启大航海去西方,那西方迟早也会开启大航海至东方,只不过,谁主动,谁占优势。为争夺优势地位,水师还将肩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