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原奉大炎为尊!(1 / 2)
而反观那些小国使臣们的呢,他们的脸更是直接被吓黑了,一些胆小的手里都是浸了汗水。
他们不禁在心里面大骂道:
是哪个王八羔子不长眼,做什么不好,偏偏要去行刺大炎的天子。
无论成不成功,要是被大炎给惹怒了,他们那些小国,又怎么抵御得了大唐的铁骑
要是他们知道,
刺客是哪个派出来的,他们其他小国首先联合起来,把那个闹事都给灭了。
这些小国们,虽然以前也有过一些不好的想法。但是大炎在灭突厥,破高句丽之后,这些小国就很清楚自己的站队了。
虽然某些小国君主,之前还是不相信大唐的实力,认为那是大炎人吹出来的。但当见识到了大炎的军队之后,他们就已经完全明白,自己国家和大炎的差距了。
原本还想着能认大炎做大哥,好让他们这些小国靠一靠大哥的肩膀。可是现在他们惟一乞求的是李宽,千万不要发怒,把他们一起给收拾了。
只要不灭了他们,他们每年上交多少特产都可以。
眼见目的达成,郭守敬在心中不断偷笑。
果然,陛下想的办法就是毒。
这件事按道理来说应该是郭守敬的责任,可是这么一解释,不仅可以彻底的化解他和大炎的尴尬,更能让这些小国从心里面畏惧,让它们更不敢得罪大炎这位大哥。
虽然这么做是有一些的不道义,但是国与国离间最重要的是利益,谁实力强就是谁说了算,道义都是其次的东西。
在华夏大地实力衰弱的时候,那帮蛮夷入侵汉家土地,可从来都不讲什么道义!
那些小国使臣们的一边猜测着是谁会干这种混账事,一边又担心是不是自己家的大王糊涂,真的派了刺客没却没有通知自己,就在这时,郭守敬又突然说道:
“但是这已经决定除了刺客本人之外。老夫不再追究,并非是老夫慈悲,而是因为战端一开,流血受伤的不是我大炎子民,就是你们国家的子民,老夫不忍心看到他们妻离子散。”
“更重要的是,各位使臣来我雁云城,能守我大炎之法,且听从我大炎安排,在我引诱奸细的这几天,诸位使臣,也能遵守应有的礼仪。”
“如若不然,老夫早就下了讨伐的战书,朕此时,恐怕也正在发兵的路上了。”
“丞相圣明。”
“大炎,圣明。”
文武百官与小国使臣们一起高呼着万岁,尤其是那些小国使者的心,简直就像是坐了一趟现代的过山车一般,本来中途都到了最高最危险的地方,到了最后却平安落地了。
才刚刚见识过大炎军力的他们,绝对不会认为这是大炎的软弱。
大炎,绝对有足够的实力灭掉那个幕后主使的国家,那时候人家大炎有气魄,看咱们小弟的态度好,所以不追究了。
“呜呜——!”一个头上蒙着黑色面罩,嘴里似乎还塞着东西的人,被士兵给架了上来。看样子,他应该就是“刺客”无疑了。
被架去的路上,文武百官以及小国使臣们都在心里对他吐着口水。
当然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刺客,而是一个犯了十恶不赦之罪的死囚。
当这个“刺客”被斩之后,那些个小国使者的心,才彻底放回到了肚子里,不断高呼着大炎的圣明。
这时候一个身穿红色官服的官员,急匆匆地跑到了郭守敬面前,高呼着:
“郭大人,大喜啊,大喜啊!”
“噢,”看这个官员激动的样子,应该是有什么好的事情发生,不过有什么事,是比这次典礼还要更让人激动的,郭守敬挥了挥手,
“何喜之有,你且慢慢道来。”
“启禀郭大人,今年中原地区出现了十年难遇的大丰收,其他各个地方的粮食也有不小的收成。”
“就在典礼这几天,粮食差不多都熟了。这是地方刚刚盛上来的麦穗,还请郭大人,查看。”
听了这个官员的话,郭守敬激动的,让太监,把那棵麦穗给拿了上来。
由于长的实在是太好了,整个麦穗完完全全都是弯的。
郭守敬将手放上去,感觉到麦穗颗粒饱满且厚实,仿佛有着极为强大的生命力一般。
要知道在唐代没有化肥,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如果不是遇到了大丰收,这麦穗怎么可能长得出来
郭守敬的心激动不已,要知道,只有粮食找到好了,百姓才能吃饱,只有百姓吃饱了,国家才能富足,社会才会稳定。粮食丰收,确实是一件大喜事啊。
底下的小国使臣也是在窃窃私语着,他们虽然不太懂中原的文化,但庄稼长得好不好,他们却是看得出来的。
现在大炎,现在打败了高句丽,粮食又获得了这么大的丰收。
这不正是说明,大炎是天选之地,而李宽,是天选之人吗
见郭守敬,这般激动的模样,和珅连忙上前说道:
“郭大人,粮食丰收,乃大炎之喜也。诸位使臣来到了雁云城,可否让他们,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和大人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呀,”郭守敬哈哈笑道,当时的这个世界总体上仍然是以农业为支柱,吃不饱可是一个大问题。
肥沃的土地,丰收的粮食不仅是国家间争夺的资源,也是一个国家威慑另一个国家的利器,
“粮食丰收,此乃天降祥瑞,诸位爱卿,以及使臣可愿随我出去查看”.
“愿跟随郭大人。”对于大炎百官来说,这是长面子的机会,对于那些使臣们,这正是长见识的机会。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雁云城城郊之外。
正是农历的八月份,大多农作物成熟的时间。
郭守敬他们哪怕离得远,也看到了一地的金黄,以及麦子的香味。
百姓们看到郭守敬,连忙上前跪拜,郭守敬将他们扶起,并问其中一人道:
“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