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雨水?泪水?血水?(上)(1 / 1)
“江南西路招讨使?父王!这么大的职责,我怕施家小子担当不起来,回头再坏了父王的大事!”
船舱之中,用玻璃制成灯罩外面用金丝编成罩子将油灯的灯火变得柔和了许多。因为李守汉生病,大夫嘱咐:“爵帅的这场这场湿温的来势真凶,现在总算‘扳’回来了。但是,这病是由心火引发,切记不可再让爵帅动怒生气情绪激动了。不然,学生们便是扁鹊华佗复生,怕也是束手无策。”
作为李守汉的长女,李华梅自然对父亲的脾气秉性了如指掌。自从塔山之战后,李守汉身体上的隐患就出现了。当时,因为李华梅中炮的消息传来,李守汉这个女儿控当场吐血。从此便种下了病根儿。
“无论如何,主公的身体不能出现任何状况!”这是南粤军上下一致的看法。不管是哪一个派系山头,都很清楚,此时的南粤军,是继续在内地经营发展,还是退回南中两广割据一方,都要李守汉拿大政方针出来。最要命的是,李华宇战死后,长子不在了,最具有宗法合法性的继承人没有了。一旦李守汉有什么情况,南粤军后继无主。
李守汉这一场病确实来势汹汹,吓人的很。一下子便病倒了,摸摸额头,烫的吓人。烧得不断谵语,不是喊“陛下”就是喊“大明”,偶尔会怒骂几句。原本大胜之时,突然从南京传来了江北几乎全境沦陷的噩耗。而且,那里的人马钱粮器械城池,几乎是一夜之间尽数变成了清军的兵马粮饷。在李守汉得到的消息中,清军已经有先锋部队开始渡江!这如何不让李守汉又急又气?他这些年殚精竭虑,耗尽心血,为的不就是大明江山不变色不易主?为此,他不惜大批兵马投入中原战场,以大把大把的粮草银钱供给朝廷。可是,这些努力,在官绅心中的“利益”二字面前,却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连续几天的发烧,让李守汉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
但是,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
周在浚作《台城晚眺w一词云:“纵步且闲游,禾黍离离满目秋。玄武湖中风浪起,嗖嗖,虎踞龙盘一夕休。江水不知愁,犹自滔滔日夜流。更有无情天畔月,悠悠,曾照降幡出石头。”
从崇祯十七年三月大顺军攻克北京到次年清军占领南京,明朝的文官武将绝大多数好像蓬草一样随风而转。大抵而言,风云气少,儿女情多。这同明后期吏治的腐败有密切关系。然而,当历史处于大转折时期各种人物的表现往往显得千差万别,很难准确地纳入一定的模式。张怡记载,“清兵入城,了,光是沿途望风而到清军马前纳降,甚至是更换了旗号,尚未得到清军的认可先为新主子攻克城池的将领们,总兵多达二十三员、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以多铎的标准来检点也共计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何况还有大批的不入多铎法眼的炮灰存在?仅这一批在江北投降清朝的南明兵员数目就超过了多铎、阿济格两路兵力的总和。
如此多的降官、降将、降兵,也只有另外一个曾经以南京为首都所在地,创造了“黄金十年”的辉煌,开创了战争期间军工厂和钢铁厂倒闭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例子的政权能够相比。
在他们的副总裁汪兆铭等先生的带领下,先后有将级以上军官(为了对比投降多铎的这些总兵、副将们的官职、军衔)到1943年时就有58人,虽然时间长、人数少,但是,咱们带过去的成建制部队多啊!在他们率领下成建制投向敌军的军队也达50万,这一点要远远的超过了明军的投降人数。要知道,就算是加上了日后左梦庚率部投降清军的兵马数目,明军也达不到五十万人马。而且,投降敌军的这五十万人马,立刻成为了敌军占领区维持地方治安,保护后方安宁的200万伪军的主要战斗力。成为了镇压打击不开眼的抵抗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胜利来得太快,太突然。让多铎都有些恍惚。面对着城内送来的降表,还有背后的滔滔长江,他心中不由得一阵阵狐疑:“这该不会是城里的蛮子们给本王设下的圈套吧?!就像是给吕布在濮阳给曹操挖下的陷阱,诸葛亮在新野县设下的伏兵一样。都是为了骗本王进城?然后城内伏兵四起,城外大军杀到,江面上舟师炮舰突出,那本王这几十万人马可就像当年的陈友谅一样,要折损在这南京城下了!”
于是,多铎带领大军驻扎在南京城外,他的行辕设在南京城外天坛,分兵搬运红夷大炮到李华宝放弃了的天保城地保城等处要塞,以乌真超哈营的重炮对准南京城内。
然后,再令张天福张天禄杨承祖刘良佐刘泽清等部投降兵马,选拔精锐往南京城内搜索警戒,他们认为平安无事后,李率泰、博洛等八旗兵马这才如狼似虎的冲入南京城中。
先是占领了明皇宫宫城,作为多铎的行辕和巴牙喇兵驻地,跟着,效仿北京城,将南京城内东部和北部军民轰了出来,将这一带的房屋变成了八旗兵丁的营房。
淅淅沥沥的雨水中,没有人注意到南京城洪武门的瓮城之中,李华宝临走时用汉白玉在城墙砖石上写得一副对联。
“史册流芳,虽未灭奴犹可法;洪恩浩荡,未能报国反成仇。”
雨水冲刷之下,汉白玉显得异常的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