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寻宝(2 / 2)
在这种背景下,唐政府自然不批准鉴真和尚的东渡申请。不过,这似乎并没有阻挡他想要前往日本的想法,于是疯狂的“偷渡”就开始了。
这以下都是可以查到的历史事件。
742年,鉴真和尚第一次准备东渡时,被高丽的僧人如海向朝廷告密,因物资被没收而放弃。743年底,鉴真第二次准备东渡,不仅准备了大量的干粮、佛经、佛像等,还做好了保密措施,结果刚刚出海就遭遇强风返航。744年初,他的船只在舟山海域触礁受损,只得返航休整,再次遭到了官府的扣留。744年底,鉴真组织了30多人的队伍秘密从福州出发,遭到了虔诚佛教徒的举报,再次被官府扣留并遣返。748年,鉴真第五次出海又遇到了强风,在海上漂泊了半个多月,侥幸漂到了海南岛才幸免于难,不过却双目失明了。
到了753年,已经66岁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劝说下,开启了自己的第六次“偷渡之旅”。终于,他踏上了日本国土鹿儿岛秋目浦。
鉴真如此疯狂的“六次偷渡”,真实原因实在难以揣测,但如果单单是为了“弘扬佛法”的话,祝守一觉得不大可信。
毕竟,和他非亲非故的日本,实在不值得如此这般。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人家法师的境界所在。
不论如何,鉴真成功东渡后最高兴的当属日本人,因为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佛经。
那么从这点考虑,林新诚也很难对鉴真有好感了。
他林某人的确现在也算是在日本生活,但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现在他想回家就回家,但唐代那个时候,每次出海可都是要命的。
那么抛开历史事件不谈,这次的宝藏,之所以说与鉴真有关,是因为这里涉及到的是鉴真的徒弟认识的朋友。
而据闻这位朋友是日本有钱的主,这一次的宝藏也可以说就是他的财宝。
夺宝?林新诚倒是没这个兴致。
甚至于山猫都对此缺乏兴趣,听了都是不禁打哈欠。毕竟对于山猫而言,古董是比较难兑现的东西。
不过既然涉及到命案,林新诚倒也是有兴趣参与其中的。
而为何说与鉴真有关呢,虽说关联不大,但可以说当中是涉及到日本寺庙的。当中是有破解宝藏的关键所在了。
(https://../80852_80852694/691502746.h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