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二次开城(2 / 2)
三顺王相对独立,但劫掠也没他们的事,黄台吉经常会拉他们上战场,但很少上阵,一般都是推着炮去轰城堡。
轰了城堡,登城是别人,劫掠的自然也是别人。
因为三顺王在后金国的框架里,就这六千人八个副总兵十几个参将的配置,根本就不能立大功,没有封赏可以给他们了。
真让孙龙发自内心感激的,是刘承宗那句,战后准他兵力补满三千。
一句话,诚意就出来了。
这是真让他当营参将啊!
实际上别说补满三千了,哪怕只是统率两千人,都能让孙龙感恩戴德。
“你好好为本帅做事,比说什么话都有用,先坐,我有事问你。”
刘承宗说罢,看向后面拜倒的军官,也跟他们道:“你们也都起来,帅府疆域广袤人口众多,有的是诸位用武之地。”
“城内守军、各级将领、布防图,需要你们画出来,除此之外……黄台吉在哪?”
一干孔系军官,对这事还有些迟疑,不过孙龙毫不犹豫便率先开口,将他出城时的兵力布防、城内关窍统统说了出来。
甚至说完还对部下心腹找补一句:“帅爷攻取辽阳越易,弟兄们死伤越少,到时候我们这辽阳营兵力便越多。”
接着便大倒苦水,说了一堆孔有德带他们投奔后金以来的委屈。
刘承宗对他们的委屈不感兴趣,不过还真听出些有意思的东西。
孙龙认为劝降孔耿的部队很容易,言语中对尚可喜的部队充满贬低,那意思就是孔耿投金是割据后的无奈之选,而尚可喜是利欲熏心的投机之徒。
东江镇有很强的凝聚能力。
难听点说,就是严重的分离倾向。
但分离倾向不等于降金倾向,恰恰相反,他们对后金非常仇视。
他们在山东都是铁了心造反,李九成一开口就能煽动孔有德八百人叛乱,八百人一传信召集毛文龙旧部兵力就变成一万多,最后甚至最多的时候有九万多的军队。
但对于最后的剃头降金,大部分人是迫于无奈,没得选。
他们又不像尚可喜,是得罪了东江镇,大明的山东只是不让他带兵过去做官,但选择的余地还很大。
他带点家丁去山东做个富家翁总没问题,甚至带几百军队到锦州投祖大寿都行,他跟关宁军又没仇。
只是祖大寿未必愿意要他,二十九岁的副总兵谁愿意要啊?
尚可喜一次违背东江镇集体意志的行为,帮朝廷派来的黄龙掌权,黄龙也投桃报李,委以重任接连提拔,从守备到副总兵只花了三年。
这不是他能不能打的问题。
吴三桂也很能打啊,自幼习武长于骑射,弱冠之年就做选锋跟后金前锋营拼刀子。
人家还有总兵父亲和总兵舅舅,从守备到副总兵都花了五年。
尚可喜是在各种选择里,选择了剃头投降杀父仇人。
刘承宗直到这时,才意识到黄台吉封出三顺王,称号都是夸他自己的。
孔有德对黄台吉恭顺,耿仲明的怀顺王说的是黄台吉对其逃将身份的既往不咎。
尚可喜的智顺王,则是明明有的选,却选择投金的机智。
除此之外,意外之喜就是孙龙真的知道黄台吉的位置。
在刘承宗破边攻入辽东时,孔有德就曾向盛京传信提醒。
孙龙出城投降前,盛京的回信刚经东城水门送入城内,回信的不是黄台吉,而是盛京留守卫齐,说沈世魁的小贼袭击了沈阳东南的一堵墙堡,袭扰很快就会被剿灭,让孔有德不必担心盛京。
依照这个路程,刘承宗估计黄台吉的八旗主力很快就会回到沈阳。
在沈阳附近劫掠的素巴第部漠北骑兵,不会与八旗死战,看见主力就会跑过来,满打满算,留给他进攻辽阳的时间也不多了。
时间很紧。
“孙将军新降,本该稍作歇息,不过军情如火,我将辽阳各地送至前线的民夫交于你手,指挥他们填埋护城河,配合友军攻城。”
孙龙等人自然领命,一行人随即赶赴城北,接收张献忠派人送来的民夫。
其实他们也很清楚,那哪儿是送啊,完全是劫掠后押过来的辽阳百姓。
正因如此,孙龙等人对这命令非但没有抵触,还十分高兴。
辽阳百姓调入他们麾下指挥,总比在元帅军这帮老陕手下要好些。
他们才刚过去,指挥攻城的高应登那边就派了坐营官歪梁子过来,报告道:“大帅,辽阳城上不对劲,城里有点乱,墙上都不放炮了,高将军打算把河填了,发兵登城试试。”
这就登城?
向城北的进攻,在计划中是试探性攻击。
他们真正想打的是南城的西城墙。
但这会儿显然局面随着孙龙的投降发生了变化。
刘承宗端着望远镜向城北望去,就见北城墙的守军看上去不仅没有变少,甚至还变多了,但看上去确实乱糟糟的。
不像久经战阵的老兵。
更古怪的是,他站得高看的远,甚至能看见有火炮就搁在马道上,都没往城墙放,边上的守军也不把火炮当回事。
“准了,让高应登全力攻城试试。”
其实这会攻城准备还没做完呢,北城墙外,为压制城上守军枪炮的几座土山堆得还没城墙高,攻城的云梯车、木幔车也没做好,只是挖了些壕沟而已。
不过城内守军显然是出了乱子,那不如先打打试试。
随着刘承宗准许命令,养精蓄锐的第一旅正兵营随即加入填壕,城外的炮声密集起来,狮子炮也推到了护城河对岸展开压制射击。
运载辎重的战车纷纷卸空,满载土石向河上倾倒,一条贯通护城河的道路很快在河上铺了起来。
直至黄昏。
一道黑烟从辽阳南城升起,越过城墙冲上天空。
城内乱了!
城外号角呜呜,高应登一声令下,尚未填平的护城河上,第一旅正兵将道道长梯搭在缺口,铺设门板快速通过。
仅通过百余人,就有第一架长梯搭上辽阳北城的城头。
正当攀上北城墙的元帅军与守军展开殊死搏杀之际,南城西墙的肃清门第二次洞开。
“大帅,辽阳副将线国安开肃清门献城,言副将全节擅自开船自城东水门沿太子河先逃,恭顺王孔有德抢船未成,带兵奔向东京城,城里已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