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十六章 帝王尊严(2 / 2)
“叔王何出此言?即便最终整个天下陷入动荡,亿兆黎庶水深火热,那也是彼辈不忠之逆贼倒行逆施、祸乱朝纲之罪孽,朕乃天子,受命于天,岂能任人凌辱、随意践踏?凡质疑朕者、不忠于朕者、将黎庶置于朕之上者,皆乃朕之仇敌,朕誓与其不死不休!”
李承乾背负在身后的双拳紧握,目光炯炯、面泛潮红,语言铿锵有力。
他隐忍得太久了,凌烟阁内的香火似乎有一种挑动情绪的力量,将他死死压制在心底的骄傲、自负、野心全部都挑动出来,他不甘心做一个傀儡,要像父皇那样乾纲独断、一言九鼎。
朕乃天子,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整个大唐都要匍匐在他的脚下,向他无上皇权卑躬屈膝、俯首帖耳,所谓的军机处、政事堂、委员会都要统统砸碎丢进滚滚渭水、挫骨扬灰!
李孝恭与李承乾灼灼目光相对,心底微微一颤,再度躬身,沉声道:“陛下放心,无论何时,老臣都站在陛下身边。”
那是什么样的目光呢?
心底隐隐回忆,似有相识。
当年太宗皇帝在发动玄武门之变以前,曾经入府向他讨论局势,以及努力争取他的支持。虽然他最终并未直接介入玄武门之变,却在幕后帮助太宗皇帝稳定宗室做出巨大努力,他也清楚记得当时太宗皇帝就是这样一种“不成功、便成仁”近乎于歇斯底里的眼神。
可问题在于当年的太宗皇帝更多还是迫不得已,若不愿束手就擒就只能发动兵变杀兄弑弟、向死而生,这也是事后天下人对太宗皇帝颇多宽容的一点,虽然兵变乃是事实,但主动与被动之间的却是天差地别。
李承乾现在之所为,却完全出自于私心将宗室放置于火炉之上,固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维系皇权之尊严,实则却有可能埋下祸乱天下之种子……
“放眼朝堂,那些口口声声忠君爱民之辈也不过是为了利益奔波之蠹虫而已,他们眼里只有家族、己身,嘴上说着帝国利益高于一切,实则所行之事皆为一己私利,从而将朕这个皇帝弃之不顾。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假若朕这个皇帝沦为傀儡,势必超纲紊乱、尊卑颠覆,古往今来如此局势皆乃王朝末世,何曾有人拨乱反正?你我叔侄自当携手并肩、共度时艰,为我李唐皇室延续百年气运。”
“此老臣之荣幸也,陛下令之所至,老臣赴汤蹈火、不惜此身!”
……
待到李孝恭告退离去,李承乾依旧站在画像前久久不动、有些出神。
旁侧小门内,通事舍人李思暕轻手轻脚的走出来,于李承乾身后躬身施礼,小声道:“陛下。”
李承乾这才转过身,看了一眼,问道:“令兄如何回话?”
李思暕道:“兄长当年误入歧途、被仇恨蒙蔽双眼,幸得太宗皇帝之宽宥不曾治罪,并且委以重任,如今又得到陛下之信重交托于护卫东宫之重任,发誓忠于陛下、绝不背叛,唯陛下之皇命是从!”
其兄李安俨官拜中郎将,护卫东宫,其麾下禁军不仅可以庇佑太子,亦可在必要时候自东宫杀出进入太极宫,效仿之前晋王兵变之时金法敏率领“三千花郎”藏匿于东宫之内骤然杀出改变战局……
这是李承乾为自己设置的最后一道保险,只要李安俨听从皇命,武德殿便是固若金汤。
李承乾颔首,温言道:“很好,转告令兄,朕非是吝啬薄情之辈,待到皇权稳固、抵定乾坤,定不吝赏赐,贤昆仲忠于朕、忠于大唐,实乃天下臣属之楷模。”
“吾兄弟二人深受皇恩,早已发誓以死报效,如今陛下遭受女干佞之迫害致使皇权旁落,实在痛心疾首!只不过吾等虽然下定决心以死报效,可女干佞要么手握重兵、威凌长安,要么隐身暗处、如蛇藏匿,陛下还应掌控更多军队才能确保万无一失。陛下乃万乘之君,不可遭受半分风险,绝不可予敌人可乘之机。”
“放心,朕心终有数,只要逆贼胆敢犯上作乱,定然以泰山压顶之势予以雷霆一击。”
李承乾信心十足。
他这个计划的确很疯狂,可他毕竟是皇帝,深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岂能拿自己的命去冒险呢?
只要活着,他就还是大唐皇帝。
如若死了,那可就一了百了。
为了帝王尊严而丢了性命,他不为也……